教學內容:用計算器探索規律P29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計算器探求簡單的數學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推理的數學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信息化時代,計算器(或計算機)是探索數學知識的有力工具。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
1、使用計算器,小組合作
任意給出四個互不相同的數字,組成最大數和最小數,并用最大數減最小數,對所得結果的四個數字重復上述過程,你會發現什么呢?
2、小組匯報,展示過程,討論發現。
3、采訪學生,有什么感受。
師:仿佛掉進了數學黑洞,永遠出不來,非常的神奇,今天,我們還將利用計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數學規律,有興趣嗎?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獨立操作,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①商是循環小數 ②下一題結果是上一題的2倍…
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后幾題的商。
2、用計算器驗證。
小結:一旦發現規律,就可以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3、獨立完成“做一做”,你發現什么規律?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對。
三、請學生總結,也可質疑。
教師激勵:肯定學生去探索規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希望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研究中去發現探索更多的規律。
四、獨立練習 P31 7-9
課后小記:
課題十: 解決問題(一)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那么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獨立思考解答。
2、小組內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說說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說說。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說說不同的解題思路。
2、完成P34 3
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思考?
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匯報分析過程。
師小結,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系的條件或信息。
3、獨立完成P34 1、2、4,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四、學生總結
課后小記:
課題十一: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P33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例題創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②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 充分 發表意見,明確瓶數取整數,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①先獨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組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取整數,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應比計算結果少1。
3、生談感受。
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有時要少一點。
4、生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P35 6、7 生獨立解答,全班
課題十二: 解決問題(三)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三) 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要根據實際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完成P35 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二、鞏固練習,判斷這幾題如何處理結果?
1、有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
3、P34 5 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現不足校正。
4、P35 9 (先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結,請學生說說感受。
三、拓展練習
教師可請學生編題,交換練習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