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內 容
1. 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即第二單元的“確定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主要教學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在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這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坐標”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表示數據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數據的能力。最后1個單元安排“整理與復習”。
2.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數字與信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會運用數表示事物,進行交流;“球的反彈高度”結合分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數據,研究球的反彈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各中不同球的反彈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圖形密鋪”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欣賞與設計的活動,初步認識圖形能否密鋪、怎樣密鋪。“畫出美麗的圖案”則結合圓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畫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班 級 情 況 分 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 :五(3)班共有學生46人,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初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概念的擴展,理解運算的意義,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探索兩個數(指非0自然數,下同)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及其求法的過程,進一步引發認識自然數特征及其相互關系的愿望。(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并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3)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看懂常見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2、數學思考:(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以及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并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驗證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征以及探索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5)在學習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解決問題:(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計算公式、統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2)在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過程、用公式解決有關圓周長和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以及用調查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4)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
本 冊 教 學 重 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數與代數”領域,其中又以《方程》、《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四個單元的教學為重點。
本 冊 教 材 教 學 難 點
本冊教材中的難點是《公倍數和公因數》、《圓》兩個單元。前者需要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并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對學生而言理解難度相對較大;同時本單元的學習將對后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及《分數加法和減法》等單元的知識起鋪墊作用,故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單元之一。而《圓》這一單元是對圓形相關知識的大集合,對學生而言知識點多、理解記憶難度大;同時本單元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平面圖形單元,其還承擔著對已學平面圖形知識的歸總和對要學立體圖形知識的滲透這兩個任務。所以《圓》這一單元也是本冊教材中的難點之一。
教 學 時 間 安 排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一 等式與方程,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③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2)① 機動①
二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② 整理與練習② 機動①
三 確定位置③ 檢測②
四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②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③
五 數字與信息① 機動① 分數的意義① 真分數和假分數②
六 真分數和假分數①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① 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② 機動①
七 整理與練習③ 檢測②
八 找規律② 機動① 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②
九 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① 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③ 機動①
十 整理與練習② 五一放假
十一 球的反彈高度① 機動① 統計② 機動①
十二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②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② 奇妙的圖形密鋪①
十三 解決問題的策略③ 檢測②
十四 圓的認識② 圓的周長② 圓的面積①
十五 圓的面積② 整理與練習② 機動①
十六 畫出美麗的圖案① 整理與復習④
十七 整理與復習② 期末復習
十八 期末考試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 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3、 通過整理,讓學生把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形成知識的體系,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
4、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方程的正確率和速度。
5、 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解方程
單元教學難點:列方程解應用題
課 時 安 排
8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體情境中,能用數對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
單元教學難點: 確定位置
課 時 安 排
2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在集合圖中分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和它們的公倍數。
2. 使學生學會用列舉的方法找到10以內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簡捷的方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 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單元教學難點:運用公倍數和公因數解決實際問題
課 時 安 排
5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 1、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使學生在說明所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3、 使學生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能判別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4、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知識的遷移
單元教學難點:知識的遷移
課 時 安 排
4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發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探索簡單圖形沿一個方向進行平移后覆蓋次數的規律。
單元教學難點: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課 時 安 排
2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 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初步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
2、 掌握約分的含義和約分的一般方法,學會約分的書寫形式,認識最簡分數。
3、 在知識的運用中體驗數學價值。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掌握約分的方法已經約分的書寫形式。約分時通常約成最簡分數。
單元教學難點:約成最簡分數
課 時 安 排
5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單元教學難點: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課 時 安 排
2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使學生在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中的價值,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單元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課 時 安 排
2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單元教學難點: 利用倒推法解決實際問題。
課 時 安 排
2課時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
單元教學難點:
課 時 安 排
單 元 分 析
教 學 目 標
教 學 重 難 點
單元教學重點:
單元教學難點:
課 時 安 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