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526《統計》單元教學設計(第一稿)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6-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天河區華穎中學 歐桂珍執筆

一、本單元知識框架

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統計意義。二是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并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

二、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

三、與本單元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四年多的數學學習,在統計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冊教材關于統計的教學主要有兩部分,其一,教學新的統計知識--眾數,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找出數據的眾數,在統計分析中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來描述數據的特征;其二,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統計觀念。

在教材的具體編排上,一是注意與先前學習過的統計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新內容。例如,眾數的含義是通過與平均數、中位數的對比得到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也是由單式折線統計圖引出的。這樣既有助于加深對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理解,也便于對新知識的領悟。二是注意提供豐富的現實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價值。本冊教材所選素材涉及到體育、氣象、消費等方面,擴大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范圍,更好地體會統計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四、本單元教學目標

  1. 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

  2. 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五、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教學難點: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六、本單元評價要點

1. 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3. 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七、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 5  節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計劃課時 授課日期

《眾數》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1

《眾數》練習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1

《復式折線統計圖》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1

單元測試及分析 檢測本單元的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1

合     計 5

八、各課時教學設計

第1節  《眾數》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三、預計教學時間:1 節

四、教學活動

(一 )基礎訓練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解答題】(只列式不計算)

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王蘭 劉方 張欣 陳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二) 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l )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 )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 .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 .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小結】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拓展練習】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 1 號 2 號 3 號 4 號 5 號 6 號 7 號 8 號

數量/個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 )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第2節  《眾數練習》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教學難點: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三、預計教學時間:1 節

四、教學活動

(一 )基礎訓練

【口算】 

【解答題】

一袋玻璃球紅的、綠的各8粒,紅色玻璃球占袋內玻璃球總數的 .

(二) 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一)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 和87 ,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 )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后說一說用哪個數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 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計表中,再進行分析。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 .小明對本班15 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 本的有1 人,擁有3 本的有2 人,擁有4 本的有4 人,擁有5 本的有3 人,擁有6 本的有5 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計表

2006 年9 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 1 )估算一下,這15 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這15 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 .小力對本單元10 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 戶,訂1 份的有3 戶,訂2 份的有4 戶,訂3 份的有1 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計表2006 年5 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 1 )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 ? 2 之間嗎?為什么?

( 2 )計算出這10 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小結】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拓展練習】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 1 號 2 號 3 號 4 號 5 號 6 號 7 號 8 號

數量/個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 )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小北對15 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況統計表

戶數 1 1 1 3 5 4

每戶用塑料袋只數 12 13 14 15 l6 17

1 . 計算出15 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 . 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