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33---34頁。
教材簡析:
該綜合應用是在學生已學過圓柱、圓錐的體積以及分數百分數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旨在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過的體積、百分數等有關知識,通過實驗探索水和冰在變化的過程中,體積之間的變化規律。該綜合應用由兩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是4幅反映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自然現象情境圖。4幅圖分別是:河水結冰、雪糕融化、水瓶脹破、水管凍裂,并以對話的方式揭示了“水結成冰體積會增大,冰化成水體積會減小”。目的是在喚起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和認識水結成冰、冰化成水時的體積變化情況,引發學生提出研究課題。第二個板塊是實驗過程,包括實驗準備、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實驗記錄、實驗總結5個部分。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學習過的有關知識,探索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過程中體積變化的一般規律,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實驗研究的基本過程,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經驗和基本策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養。
3、同過親身經歷實驗的全過程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信心。
教學準備:燒杯(或塑料瓶)、水、冰、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出示課件,展示大自然中水與冰的體積變化情況(以動畫形式展現河水結冰、雪糕融化、水瓶脹破、水管凍裂等自然現象)。
談話:同學們,觀察這些自然現象,這是怎么回事呢?(水結冰、冰化水體積會發生變化)
水結冰體積會增加多少?冰化水體積會減少多少?水和冰在變化過程中,體積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想不想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
二、小組合作,設計實驗過程
談話:水結成冰,體積會增加,我們要研究水結成冰體積是怎樣變化的,我們應怎樣設計這個實驗?冰化成水的實驗應該怎樣設計?
1. 組內交流,設計實驗過程。
談話:請同學們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的同學,注意從實驗的準備、步驟、注意事項和基本過程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并設計好實驗記錄單。
學生組內活動。
2. 組間交流,補充完善實驗。
談話: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交流自己的實驗設想。
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各個小組設計的實驗設想,對一些實驗的細節問題進行完善補充。
3. 閱讀教材,優化實驗過程。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課本,閱讀教材設計的實驗過程,并與自己組內的實驗過程進行對比,設計好如下實驗單。
實驗一
水的體積 冰的體積 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
1
2
3
結論
實驗二
冰的體積 水的體積 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
1
2
3
結論
三、教師引領,分組完成實驗
談話:請同學們做好分工,團結協作;選擇合適的杯子,便于精確測量里面的相關數據;杯子里的水不要超過五分之四;按實驗的要求進行,記錄好相關的數據;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師巡視予以指導。
填寫記錄單,組內做好數據分析,初步形成結論。
注意:實驗一和實驗二可同時進行準備。
四、組間交流,形成結論
談話:哪個小組想把你們組的實驗的過程展示給同學們?
讓每各個小組派同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并把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單呈現出來,并說出自己小組探究的結論。學生隨時對各個小組交流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進行評價。
實驗一,學生可能會得出水結成冰體積會增加11%左右,實驗二可能會得出冰化成水體積會減少10%左右。
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適時進行分析評價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結論。
五、相關鏈接,學以致用
1.如果冰塊的形狀不規則,如何測出它的體積?寫出你的設計方案。
2.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10%,有一塊冰體積55立方厘米,化成水后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3.查閱相關資料比較一下自己的實驗結論,根據整個實驗過程寫一篇數學日記。
相關說明:本節課是一節綜合應用課,里面設計的實驗應該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實驗的過程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方便的話可在課堂上完成實驗,條件不允許我們也可以把探究活動放在課外,然后再組織交流。即便是我們課堂做過實驗,也可以布置學生課外與家長一起再進行一次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