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六年級下冊小學數學教科書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柱的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 探索和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開的圓柱形紙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談話:你想了解一下這種紙筒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到生產車間去參觀一下。(多媒體播放紙筒的生產過程。)
2、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談話:根據屏幕展示情境圖右側的圓柱形紙筒成品及其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紙筒包括哪幾部分?做一個圓柱體紙筒需要多少紙板?……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談話:求“做一個這樣的圓柱形紙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實際上是求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總結求需要多少紙板,就是求圓柱體紙筒的表面積。
2、動手操作
談話:利用你們手中用紙圍成的圓柱剪一剪,一個圓柱的展開圖,看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
3、總結概念
談話: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剪法和發現?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結論: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的面積叫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談話:圓柱體的底面是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底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了什么圖形?
學生可能得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4、歸納方法
談話:圓柱體側面展開的不論是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底面和高有什么關系呢?
談話:請各小組研究一下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哪些部分有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想一想圓柱的側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根據學生討論得出:圓柱體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 ↓ ↓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師:應用我們的發現,你能求出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嗎?(只列式,不計算。)
(1) 底面周長4cm,高5cm。
(2) 底面直徑2cm,高10cm。
口頭列式并說說怎么想的。
談話: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計算呢?
圓柱體的表面積等于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的面積。
三、綜合練習,深化提高
1、自主練習第1題。
師:請你先說說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列式計算。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回答、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解答。
關注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布置作業,課后拓展
談話:課下,請你選擇一個圓柱形的盒子,測量有關數據并計算它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六年級下冊小學數學教科書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柱的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 探索和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開的圓柱形紙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是一個同學做的圓柱體的紙盒,要計算使用了多少紙板,應該怎么樣計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供數據,學生計算。
二、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基本練習
自主練習3
學生讀題,思考前輪壓過一周的面積是指圓柱體的什么?
學生獨立解答,并訂正。
自主練習4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學生說明計算的理由。
2、綜合練習(自主練習5、6、8、9、10)
自主練習5
選擇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圓柱體的盒子,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提前準備好材料,拼一拼,試一試。
動手操作以后要引導學生分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做底面的圓相符。
自主練習6
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數據與未知數據之間的關系。
自主練習8、9
學生獨立解答,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3、拓展練習
自主練習12
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筆),明確截面的面積與底面積的關系,找出截的段數與增加的面數之間的關系。
三、課外延伸
一個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12.56厘米,圓柱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