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練習課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理念下,給學生以更多的生活意義、人文關照和生命關懷,要求我們的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個人的獨特經驗,包括情感經驗、語言經驗、關系經驗等,重視練習課過程中出現的帶有個性化、生活化的生成。使學生學的愉快,練的輕松。怎樣上好練習課尤為重要。我在練習課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感覺課堂效果較好,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 緊扣知識的結構,進行有層次的練習
學生的技能大多是通過練習形成的,而練習又是學生的一項經常性的學習活動。在練習課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將知識的自然結果有層次地巧妙地反映于學生的認識中,逐步形成認識結構。我根據練習內容把一節練習課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四個層次即:知識的再現階段--知識的鞏固深化階段--知識的運用階段;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深化練習--拓展練習。并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注意提高培養學生的認識水平、理解水平、熟練運用水平和創造水平。練習課不像新授課那么有“新鮮感”,又不像復習課那么有“成就感”,要讓練習課上出“風采”就得改變傳統的“教師出題,學生做題”的練習課模式,需要根據不同的練習內容和特點,重建練習課的課堂生活。
二. 體現生本觀念,體驗活動的快樂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為此,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該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去學,主動去學。
在一些練習題中,我根據題的難易程度,讓優中下等學生上臺板演并講解。這時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后的搶著去做,都想上臺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比如,我們班的個別差生(由于智力原因)特別是對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也舉手上臺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看著他們一邊分類,一邊講。我好高興啊!我更加覺得學生扮演老師角色在課堂的重要性。
三. 把握學情,合理組織練習
根據小學生的興奮點容易轉移,興趣極易激發又極易改變的特點,在練習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基本練習--回顧--深化練習--課堂小結--游戲等幾個環節,把握好學生情趣,科學地組織練習。
1練習課中合理地處理練習時間和練習形式:課中,采用了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的形式。先讓學生練習,然后進行指導性的小結、評估、強調,不斷強化知識,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并充分利用“反饋”在練習課中的作用,在每次練習后進行及時反饋信息,給予不同方式的表揚和鼓勵,及時糾正。這樣,調動了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習動機。
2正確處理教與學,知與情,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在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每組練習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練習課的重難點和該組的練習要求。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如:學生的學習反應突然“跳籠”,超越老師的預設與估計,即對原有課堂預設流程的偏離、斷裂、肢解。這時老師就必須從容地面對這種生變,及時地調整教學的方向、重點和要求,使教學在更加符合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要求的層次上繼續運行,促進學習和生成和學生的發展。
3. 練習課的設計必須“依標靠本”,不能脫離教學實際
我們在備“課”的同時更要備“人”。備課中我們更強調了一種預設,教師從整體上把握練習過程,根據課前的預設引領學生的思維,有序展開練習。比如習題要適當、習題的類型盡量多樣化,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鞏固應用所學的知識等等,高質量的預設更體現出教師是組織者的功能。備“人”中我們更強調了一種流變與生成,學生在哪個環節會出現什么情況,相應地教師如何去指導幫助,突出了教師的隨機應變,當出現與預設產生矛盾時,作為教師必須有“生本意識”。
四.增加在練習課中習題的趣味性和開放性。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強化數學學習的趣聞性十分重要。
比如,我們可以在題目上進行改變。從原先的計算改變為比一比,看誰先到達高峰。應用題可以改變為我的空間,我做主。讓學生隨意發揮,一題多解。還有數學題可以聯系生活。比如小數加減法的練習課,我讓學生從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價錢,然后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提高了。
總之,要上一節高質高效的數學練習課,既要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需要教師精心的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練習,組織學生,及時總結,做到“情趣”并茂,其難度不亞于一節新授課。但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去澆灌,練習課這片綠洲一定也能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