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p.95~97
教材簡析:這是本單元的綜合練習。第1、2題是引導學生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練習,其余是求平均數的練習。為了促進學生在求平均數的練習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各題練習重點又不盡相同。像第3、4、6、7題要求學生說說從給出的數據中還發現了什么,第4、6題注意了培養學生對平均數的估計能力,第5、8題要求學生把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數據處理過程。最后編排的“你知道嗎?”,則著眼于學生運用平均數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求平均數的道理。
教學目標:
1、通過一些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能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知識去判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平均水深110厘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會不會有危險?
讀題后問:什么情況下會有危險?那你認為會有危險嗎?
估計學生會有不同的選擇,分別請代表闡述理由。
沒危險的理由:身高已經超過了平均水平
有危險的理由:平均水深110厘米,有可能有的地方比這淺很多,對應的有的地方就應該比110厘米深很多,所以還是有危險的。
用手勢來表示一個池塘的形狀,感受它不同于游泳池,有的地方會很淺,中間部分則會很深,所以如果到中間去游泳的話還是會有危險的。
2、下面哪些說法不合理?
讀懂題目的意思,重點理解“不合理”:有的問題也可以計算得到有個數據,但這個數據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不合理的。
(1)小力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2)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賽的結果是4比0。這場比賽平均每班進了2球。
解讀:4比0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合理嗎?為什么?
(比賽的目的是找出差距,如果也平均了之后,就沒有差距,也就沒有比賽的必要了。所以它是不合理的。)
(3)電梯里有8人,他們體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體重大約是54千克。
(看圖后,可能會有學生會提出:圖中有2個小孩子,他們的體重肯定會明顯低于平均水平,那么肯定會有體重明顯高于平均水平的。這還是符合平均數的特點的,還是合理的。)
3、四位同學為希望小學的小朋友捐獻圖書情況如下表(表略)
你從表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如果有學生已經提到了書上的問題,那就不要再看書上的了。但書上的問題是基本問題,要人人都理解并掌握。)
4、你能算出三年級平均每組植樹的棵數嗎?
讀懂書上的統計圖,問:這張統計圖與我們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嗎?(數據只標出了雙數的)
那第一組是植了多少棵呢?其它幾組呢?
算出他們平均植樹的棵數。(8棵)
在8棵處畫上平均水平線,你又發現了哪些知識呢?
引導學生發現:有了這平均水平線,很容易看出有比它多的,肯定也有比它少的。……
5、李江調查了他們小組6個同學的身高,數據如下表(表略)
(1)找出他們中最高和最矮的?
(2)估計一下,他們的平均身高
問:在估計的時候你能先確定范圍(或排除哪2個數據)嗎?說說這是為什么?
(3)算出他們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計得怎么樣?
在計算的時候,注意結合豎式,讓學生了解一些比較實用的簡算方法。
7、下面是上星期小華記錄的每天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
(表略)
問:你知道一天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分別產生在什么時候嗎?
(1)上星期平均每天的最低溫度是多少攝氏度?
觀察表中的最低溫度,它們有什么特點?(都是20多度)
那在計算平均數的時候你有什么好辦法?
指出:平均溫度肯定是在20多度,所以可以先不看十位上的2,只看個位:4+2+1+2+3+4+5=21,21÷7=3,20+3=23
最高氣溫呢?能不能也用剛才的方法來算?為什么?
那你可以怎么算才簡便?
(課堂上有學生發現這些數據都接近30,所以把它們先都看成是30。)
(2)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有什么發現?
8、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男生和女生的體重,填在表中。再分別算出男、女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多少千克?
(這道題在課堂上沒有時間講完,所以布置了大家把有關的數據統計好,下節課繼續交流。)
另外再布置作業:記錄你本周做家庭作業用的時間。
課后小記:
今天課堂上出現了新問題。題目:p.95第2題。就是那三句話,哪些說法是不合理?由于我在一開始就強調了找“不合理”,所以在第2句話出來的時候,少數學生提出了它是不合理的,理由說得也還算可以。讓我沒想到的是,第3句話有更多的學生認為了也是不合理的,理由是:這圖上有2個小孩子,他們的體重肯定是明顯低于平均體重的,也把他們說成是大約54千克很不合理。如果把圖上的人都改成大人,那還可以接受……其實我清楚,第2句話有很多的學生認為還是可以的,如果換一種方式,學生還是會認同的;有了它的強調之后,第3句話在很多的學生眼里就變成了一種不合理。這種題目在課堂上還可以辯論一翻,但在學生的獨立作業中呢?我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