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初步明確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教學難點
明確分清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步步深入,比較異同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學生估計1厘米有多長?1平方厘米的面積多大?
(2)教師出示:長是1厘米的線段圖,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圖形。看它們圖形有什么異同?
(3)教師出示:學生用和鉛芯和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要知道它們的大小分別用什么單位來測量?
(4)學生動手測出鉛芯的長度和紙片的大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計1分米的長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的估計接近正確。)
(2)估計鉛筆盒的面有多大?長、寬各是多少?
(3)學生動手進行測量鉛筆盒的面有多大,長、寬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計情況。(教師進行指導怎樣才能減少誤差。)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們學習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們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來干什么呢?(學生可能回答用1米來測量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來測量黑板的面積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積是多少?……)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并向學生說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積大約是60平方米……。
4、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學習,同學們討論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異同?學生交流討論情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5、教師總結
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板書課題)。
二、鞏固反饋,深化認識
1、書P75 1 、2 小組合作完成 匯報
2、書P75 3 先自由說,再指名回答。
三、小結
四、拓展練習
數學游戲:
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每個圖案是5平方厘米。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
2、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3、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給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呢?學生可能進行猜測,用面積單位來測量,教師指出:這么大的地面用面積單位來測量太麻煩,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板書課題)
2、動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師準備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只選擇一種進行研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1)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2)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相乘即是面積。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后一種方法比較簡單。
(3)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獨立思考后交流。(教師指導:長方形的長擺了5排,說明是5厘米;寬擺了3排,說明是3厘米,那么,面積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學生思考:求長方形的面積事實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教室地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例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三、知識的遷移
1、教師借此機會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我們知道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有長方形的特點,所以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也可以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題
學生試做,匯報答案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我們用的數學書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先請你估計一下,再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
五、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
2、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2、能準確地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教學難點: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要準備好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紙一張,一面畫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學生每兩人準備一張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和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個。
教學過程
一、猜測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學生回答,同時依次在屏幕上出現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師: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分四人小組,猜測,然后反饋)
生1:我們認為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生2:我們認為是100。 ……
師:看來各小組討論,得出意見難以一致,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請同學們把學具袋拿出來。
二、探究新知
(一)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紅色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分米,誰來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1=1(平方分米).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四人小組合作的力量,動手做一做實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請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紅色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所以這個紅色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師:你們是用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用的“擺”的方法,主意不錯!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2:我覺得這種方法太慢了。
師:有什么好的辦法,請你告訴大家。
生2:我們用直尺去量紅色正方形的邊,邊長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果然方便了不少,你們真聰明,大家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3:我們還有更快的。
師:哦?說出來大家聽聽。
生3:老師告訴了我們這個紅色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這個紅色正方形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這種方法真妙!
師:剛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擺,有的用量,還有的直接將分米換算成厘米來計算。同學們真聰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這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單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師:同一個正方形,我們用平方分米作單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單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識遷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從上面的實驗過程中,我們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學再想一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單位,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題的要求提問兩個問題:
(1)邊長1米的正方形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劃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劃分多少個?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們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解決,進行匯報。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那么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2、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強化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兩個長度單位間進率是10。
面積單位: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是100。
3、反饋練習:
(1)練習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頁做一做題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訂正時請學生說出想法。
(3)改錯: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