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教研室 李萬江
一、教學內容及教材地位
第一學段在每一冊教材里都安排了“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
冊數 教 學 內 容
一上 象形統計圖、簡單的統計表。
一下 一格代表一個的條形圖(無箭頭,有單位如(人)),用符號記錄(如畫符號、對勾、畫正字等)、收集、整理數據,簡單的統計表。
二上 簡單的分類統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下 分段統計。
三上 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下 出現標準的條形圖,有標題、箭頭、各項目等,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本單元是今后繼續學習平均數知識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認識條形統計圖,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2.能發現并提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價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數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材特點
1、素材的選取具有現實性。
打籃球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所以本單元信息窗選取了以學校籃球隊比賽中場換人為素材,為平均數的意義、求法、作用提供了現實的背景;同時在自主練習中,也選擇了一些現實的素材,這樣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平均數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引導學生經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體驗統計學習的必要性。
在教材的信息窗中,通過引導學生解決“改換誰上場呢?”這一問題,感覺到利用求總分的方法不合理。
四、信息窗解讀
信息窗呈現的是籃球比賽的場景。藍隊需要換人,教材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現了7號、8號兩名隊員在小組賽中的得分情況,通過教練提出:“改換誰上場呢?”引出對平均數的學習。
平均數是常用的統計量,本單元教學平均數,包括平均數的意義和算法。教學平均數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數,更在于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用平均數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特征。
平均數的概念和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借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如把15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3個,這個“3個”是每個小朋友實際分得的數;如果說5個小朋友一共有15個蘋果,平均每人有3個,這個“3個”就是平均數,因為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有3個。又如一個班的同學們的平均身高、火車的平均速度等。
為什么求平均數?平均數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求出平均數說明了什么?這些都是例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例題的編寫線索。
五、教學建議及注意事項。
1、結合問題引發討論,引入平均數。
例題“改換誰上場呢?”這一問題,通過比總分,不合理,怎么辦?又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應比兩個隊員平均每場的得分。雖然兩個隊員平均每場的得分是個新概念,但由于學生有“平均分”為基礎,又在現實情境之中,他們是能夠接受的。怎樣計算兩個隊員平均每場的得分?可以在條形圖上移多補少,使每場的得分同樣多;也可以把每場的得分合起來平均分。無論哪種方法,都能清楚地體現了平均數的意義--在7號隊員3場得分總數不變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讓每場得分都相同。學生在探索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過程中,領會了平均數的意義。求得7號隊員平均每場得11分后,繼續求得8號隊員每場得分10分,這時7號隊員每場得分多些就很清楚了。在這道題里,學生學到了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到平均數能反映一組數據的狀況,體會到平均數作為一種統計量的作用。
2、問題情境要濃,認知沖突要強烈。
充分利用“打籃球”這個學生喜歡的運動和“改換誰上場呢?”這個學生喜歡的問題,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罷不甘的矛盾狀態,在原有的方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心理氛圍中進入“分別求出7號、8號隊員平均每場的得分”這個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3、讓學生在求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當學生分別求出7號、8號隊員平均每場得的分后,不要急于討論或講解“平均每場的得分”的含義,因為還不具備理解平均數意義的條件。要先讓學生去求7號隊員平均每場得得分,無論他們采取哪種方法(在圖上移多補少或先加后除計算),都能體會到是原來每場得分不同變成每場得分相同,而且得分總數不變,這就是平均數的意義。這個意義不是講給學生聽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的。所以,教學平均數的意義的理想時機是求得7號隊員平均每場得分以后,讓學生講方法,悟體會。
4、重點關鍵處設疑,引發討論,加深對平均數實際意義的理解。
充分利用“10分是8號運動員哪一場的得分”引發討論,7號隊員的呢?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而不是一個數據的水平。有時可能恰好和某一數據相等,但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等的,它是一個統計量,是一個“虛擬”的數。
5、不要給出求平均數的一般公式。
要重點放在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加上應用,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描述,建立求平均數的模型,但無須死記硬背。
6、通過本信息窗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平均數也可以作為不同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實際上在考慮換人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每場得分只是一個方面。
六、關于自主練習
第8題是一道用平均數解決現實問題的練習。練習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計算妞妞的身高和體重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學生有可能將每年增加的數量求出來,相加之后除以6,還有可能直接用6歲的體重減去出生時的體重,用所得的差除以6。教師要進行合理地評價,讓學生明確哪種方法更簡便。要注意是除以6還是7?
人教教材中類似的題目是:利用線路圖提供信息:第一天走了一段是75米,第二天走了兩段分別是25米、35米,第三天走了一段是81米,求平均每天走的米數,是除以3還是4?(三下第45頁)
第9題是一道課外實踐活動的題目,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圖中的小資料,引發學生想了解自己單腳站立時間的欲望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進行實驗統計,求出小組內平均每人站立的時間,并與其它小組進行比較。
“課外實踐”是一個實踐性的活動。組織學生活動時,先要準備好活動所用的溫度計與器材,再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可分小組活動,活動后,要引導學生完成第二個問題,了解溫度變化規律。
實踐活動
--飲水情況調查
泰安市教研室 李萬江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學過的統計知識,發展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統計結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了解水對人身體的影響,養成適量飲水的習慣。
3、在系統的調查活動中,獲得初步的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的經驗,培養應用意識。
二、知識分析
該活動是學生在學習了統計的有關知識以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等知識后安排的,即是對前面知識的回顧也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該活動需要學生調查、整理、分析信息,并作出簡單的決策,這對于感受數學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三、教材解讀
雖然飲水是每一個孩子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情,但孩子們大都是渴了才喝,一般不關注水對人身體的影響,每天喝多少比較合適,與人體的健康有什么關系。“飲水情況調查”實踐活動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學生學習了統計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綜合運用統計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整理數據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
本實踐活動以學生課間喝水的真實情境引入,生動熟悉,洋溢著濃郁的學校生活氣息。畫面以幾個小學生的無意對話“我今天喝了6杯水”、“我才喝了2杯”為引,以一個小學生的有意設問“一天喝幾杯水合適呢?”作結,開始了飲水情況的調查,使孩子感受到調查來的必要而有意義,從而體會到統計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本“實踐活動”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小調查”,包括 “同學們每天的飲水情況”和 “水對人身體的影響”兩個方面;第二個板塊是“我的收獲”,即根據調查的情況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第三個板塊是“我的行動”,即學生有了頗多感受后,辦板報、寫倡議。這三個板塊聯系緊密,不可偏廢。
四、活動建議及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重視對調查活動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在學生自己感受到本次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查方法,先進行文字記錄,然后分段統計,完成統計表,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2、多渠道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自己的統計結果,學生引發思考:一天喝幾杯水合適?水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影響?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網上搜索、查閱書刊、詢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等多種途徑解決問題,進而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給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間,使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的樂趣。“我的收獲”一個環節,由于有調查統計的深刻體驗和查閱資料的豐富經驗,所以學生一定有很多的感觸,這里老師一定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有理有據的談出自己的收獲。
4、加強情感滲透,引發學生自覺行為。“我的行動”是本次實踐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調查、統計、查閱資料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以及自己對飲水問題的看法和建議,用板報、倡議書等形式告訴同學和家長,以達到活動的目的。
小資料:
喝水最佳時間為:
1、早上起床后先喝杯水,讓身體開始新的工作。
2、到辦公室后先別急著喝咖啡,給自己喝一杯溫開水。
3、上午10點左右喝一杯水,補充工作流汗和排尿失水。
4、午餐后半小時喝一杯水,加強身體的消化能力。
5、下午4點左右喝一次水,促進腸道蠕動。
6、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
7、20點左右喝水能沖淡血液,利于血液循環。
8、活動后,不論活動量大小都應該喝水。
9、喝水不會發胖,當你節食減肥時,要保證體內水分充足。
10、發燒的時候體溫上升使水分流失,多喝溫水使身體散熱。
人每天喝多少水合適?
人體大約每天腎臟排尿1500毫升(ml),皮膚蒸發500ml,肺呼吸排水350ml,糞便排出150ml,合計人體每天排水約2500ml。要維持生命,達到水平衡,正常人每天需攝入水分2500ml。其中一日三餐混合膳食中補充水分約1000ml,體內營養物質氧化產生代謝大約300ml,其余1200ml,需通過每天飲水來補充。所以,人每天飲水1200ml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