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備課
洪山中心校
劉慧
聯系電話:5811996
教材分析:
1、 分析《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2、 分析本課內容與小學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
學情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單元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能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3、會計算簡單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在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會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課時子目標
(一)(1)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學會分數的讀、寫,從中感受分數與平均分的內在聯系。
4、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法獲得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2)第二課時《認識幾分之幾》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分數大小比較的過程,并理解算理。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3、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學習風格。
(3)第三課時《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能比較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大;
2、初步理解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等于“1”,從而加深對分數的認識;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法獲得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3、培養觀察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分數加減的必要性。
2)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習的快樂。
5)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操作、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單元知識結構圖
(三)教學重點剖析
1、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重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數
2、分數的讀、寫方法
3、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掌握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點的策略:
組織學生多觀察、多動手,通過“擺一擺”、“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動,親身體驗分數的意義,為分數的大小比較和加減運算作鋪墊。
2、第二課時《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體;分數的意義;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突出重點的策略:
聯系學生身邊的實際,用學生經常見到的實物作為教具,讓學生進一步親身體驗幾分之幾及它們與整體的關系。通過具體的圖形和學生身邊的實際,讓學生體會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課時《分數的簡單計算》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突出重點的策略:
通過讓學生動手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徹底理解算理。
(四)教學難點剖析
1、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和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幾分之一的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
(2)原因分析:學生對分數概念實效接觸,而且建立這一概念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學生容易混淆幾分之一的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
(3)解決策略: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如分蘋果、分桃子等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物操作,直觀圖形等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由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初步認識分數。因此,分數大小的比較主要是借助直觀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看圖,直觀地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過程。
2、第二課時《認識幾分之幾和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進一步加深理解一個整體
(2)原因分析:學生對容易混淆一個整體與其中一部分之間的關系。學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
(3)解決策略:讓學生動手“畫、剪”,在此過程中明確的感受到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多個個體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分數大小的比較主要是借助直觀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看圖,直觀地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過程。
3、第三課時:《分數的簡單計算》
(1)教學難點具體表現為: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學生沒能深刻理解一個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之間的關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決策略:可以利用直觀圖形分析,讓學生互相合作,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幫助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策略
策略1:從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知道,把一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半個,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個”?讓學生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感受學分數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數學活動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做好過程--適合于“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
策略2:“畫一畫、涂一涂”等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借助圖形,直觀地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從而讓他們感受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積累一些初步的經驗。必須知道,直觀只是手段,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才是根本。--適合于“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
策略3: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歸納出基本的計算方法。用(圖形、線段圖)等多種直觀方式來表示,分數及其加減法的運算,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適合于“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學。
策略4:加強新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感覺到是學習生活中的數字。且所有知識的掌握都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得。
六、錯例的估計和采集:
錯例1:1/8>1/4
在比較幾分之一的兩個分數大小時,容易造成思維慣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兩個分數的比較方法遷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數大小比較。針對這樣的錯誤,我們可以通過畫圖,然后涂色,用直觀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比較,并讓學生思考討論,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兩個分數,1)有什么規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大小有什么規律?只有發現規律,才能最經擺脫對直觀的依賴,抽象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錯例2:2/8+3/8=5/16
在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一個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之間的關系,而導致錯誤,或把整數的加減法計算遷移到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針對錯誤,我們可采取圖形,線段圖或其他直觀的方式表示分數及其加減法的運算,以幫助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算理。
七、練習題分析
1、教材的練習題中,重點講解的題目。
(1)P96 第2題
(2)P97 第6、7題
(3)P98 第10、11題
(4)P101 第1題
(5)P102 第5題
(6)P103 第 8、9、10題
2、練習題中常出現的錯誤:
填空題:
3/8是( )個1/8,11個1/12( )。
1里面有( )1/5,有( )個1/7。
判斷題:
1、 把一塊餅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 )
2、 1/6+5/6=6/12 ( )
3、 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 )
七、課時分配:(共7課時)
1 認識幾分之一 1課時
2 認識幾分之幾 1課時
3 分數的簡單計算 1課時
4 練習 3課時
5、 機動 1課時
八.教學流程:
認識幾分之一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桃子、圓片、正方形紙、紙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桃子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1
3、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桃子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
1)、師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
3)、學生活動:用紙片折出它的 ,并寫上 。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1) (2) (3) (4)
1、認識1/3
1)要得到一個蛋糕的1/3應該怎樣分,這個1/3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3。
(2)教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分成三塊,每塊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結:像1/2、1/3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三)認識其他分數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分數(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認識其他的分數。
(2)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說一說各自的分數。
2、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四)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第二組圖片,1/4和1/3的比較,再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
3、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等2題。
(五)練習鞏固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2、判斷圖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對嗎?
3、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請寫出來。
4、實際應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錢,正南有1元5角,兩人湊錢買了一個漢堡,該怎么分才公平?
5、問號處是原圖的幾分之一
完成第95頁做一做的第1~2題。
教學反思:
練習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觀察、思維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及學生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主動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二、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各種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彩色筆
三、教學過程
1. 復習基本的分數知識:
A.分數的結構認識: 3/4 3----分子 4----分母 /-----分數線
B,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認識和表示:
1 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
2 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
C.分數大小的比較
例1
1/2 ( ) 1/3
注: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
2、 數學小故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師:最后咱們共同來分享一個數學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豬八戒吃西瓜。在聽故事的同時別忘了思考故事中的問題。
一天,唐僧師徒4人在西天取經路上走得又累又渴,于是停下來休息。唐僧說:“你去找個西瓜解解渴吧!睕]過一會,八戒果然找到一個西瓜回來了。悟空說:“我們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1/4!卑私湟宦牐绷恕鞍忱县i找瓜最辛苦,才吃那么一點點,不行不行,我要吃1/8,要不至少也得1/6!蔽蚩找宦牐笮Γ骸鞍私,你最辛苦,就給你1/12,行了吧!卑私涿雷套痰氐戎宰畲蠓莸奈鞴,可是八戒一看分到的西瓜,八戒大呼上當。為什么會上當呢?
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的活動場面,
2、 鞏固練習
(1).看分數,圖顏色
1/2 5/8 3/4
注:教師黑板上畫圖,讓學生上來看分數圖顏色,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 ( ) 4/9
(3)、比較大小
2/5 ( )3/5 7/9 ( )2/9 11/15 ( )13/15
1/9 ( )1/6 3/8 ( )5/8 1/36 ( )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給5位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幾斤?占整個的幾分之幾?
3、能力提高:
(1)、比較分數大小
1/2 ( ) 2/5
4.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