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與評析 (人教新課標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2-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內容: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課題:求平均數。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評析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出示幻燈教師家的書櫥)現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問:現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從現實生活導入,自然引出平均數概念,并巧妙滲透了平均數的區間范圍,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并不表示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為后面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預設。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按要求疊圓片,第一排疊2個,第二排疊7個;第三排疊3個。

師:看著面前的圓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我想使每排的圓片同樣多?

師:是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圓片同樣多。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說說法。

小組活動討論。

匯報交流。

生1:我們先從7個里拿出1個給3個,再從7個里拿出2個給2個,這樣每排的圓片就同樣多了。

生2:我們是以最少的一排2為標準。從7個里拿出5個,再從3個里拿出5個,然后把這6個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個,和原來2個合起來,每排都是4個,也同樣多。

師:不管怎樣移,我們都是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

請你想一想:在剛才移動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規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相等      相等

小結:像這樣,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2.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方法示出了平均數,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數是多少?)

生1:我是這樣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數是5,我在加的時候還用了湊十法。

生2:我是從7拿出2給3;6拿出1給4,通過移多補少得出7,3,6,4的平均數是5。

出示幻燈:身高情況

先估計一下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較一下估計準不準,誰先算好自己上來寫到黑板上。

生1:我是這樣想的,152拿出3個給146,151拿出2個給147,那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149。

生2:我是這樣想的,這列數從146到153,里面少148與150,148與150的中間數是149,所以這些平均數是149。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平均數”與“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這里又一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觀察、估計、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及時內化了各種求平均數的方法,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三、拓展練習

1.應用一。

小組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調查表,先用計算器求出平均數,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調查表有小組成員的體重,身高,家里近幾個月的電話費、電費,上周的氣溫情況等)

交流反饋。

師:看了兩(三)組平均體重數據有何啟發?[根據“平均數”可以對兩(三)組體重進行比較]

師:教師還收集了一組數據,發現我校第一季度用電情況如下表:

 

1月 2月 3月    

800度 1000度 900度    

 

(1)說說從表中你有什么發現?

(2)算一下我校第一季度平每月用電量。

(3)預測4月份的用電量。

(4)小組討論,學生間交流。

(5)指名匯報:你是根據什么來估計的?

 

2.應用二。

請用計算器幫這位小選手算算最后得分。

生1:最后得分(84+70+88+94+82+86)÷6=84(分)。(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最后得分(84+88+82+86)÷4=85(分),這樣才公平、合理。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你有沒有在哪里見過?(奧運會、電視比賽等)為了使比賽更公平,通常在比賽中采用這種方法求平均數。

 

3.應用三。

師:星期天,小麗高高興興去學游泳。她碰到一個難題,原來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麗身高134厘米,她在這個游泳池中學游泳會有危險嗎?

□會 □不會 □可能會 □可能不會

(1)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2)指名說說(3個)

(3)學生評價。

 

師: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他的實際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也可能正好是126厘米,我們在對待實際問題時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

   

從生活中搜集,整理數據,并求出平均數,使學生體令“平均數”反映的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的數據,在實際的數據,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可以運用它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計算器的引入,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結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驗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問題嗎?

   

五、課外延伸

    推薦作業:1、現在你對教師上課開始的問題“我們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能解決嗎?這一問題就留給大家課后去解決。 呼應開頭,并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延伸,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