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通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游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 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游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游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游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游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游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范。
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
三、 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 ② ③ 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 的圖形有( )個,分別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A ① ②
B ③ 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
⑶、還有什么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么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么?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 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升華。
2、 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后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2、在拼搭和辨認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3、讓學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學生對操作活動產生興趣并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從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搭積木,同學們高興嗎?今天老師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點,不僅要考察誰會搭,還要考察誰會看、會畫。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教師說明活動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師發出指令:用4個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有3個正方形。
3、學生分小組討論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學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狀。
5、教師發出指令:從上面看有4個正方形。
6、教師發出指令:從側面看有2個正方形。
7、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自己新搭的立體圖形,你發現了什么?(叢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8、學生分小組做上述拼搭游戲。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學生先用正方體學具搭出題中立體圖形;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后,再做判斷和選擇;組織交流。
2、第2題:學生按題目要求獨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連一連。
3、第3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學生先想一想,再獨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組織全班交流。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總結:通過今天搭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們知道,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們能將自己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立體圖形形狀的樣子畫在方格紙上嗎?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