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十、認識分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國標版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4-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探究并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使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P98--100

教學目標:

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同學們每兩個人分成一組來分食品。小強和小紅他們倆準備了哪些食品?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他們倆都滿意呢?(板書: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問: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

3、指名分食品,并貼出相應圖畫。

4、分蛋糕: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幾個?

5、師:要表示“半個”,就要學習新的數,就是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

⑴談話:我們先來看看半個蛋糕師什么羊的?(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現在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這半個用分數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看老師寫出這個分數,先寫中間的橫線,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半個是其中的一份。這個數就是分數。

問:你能完整地說說老師是怎么寫出分數二分之一的嗎?

⑵你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把數學書打開到P98,自己找一找,讀一讀,認一認。

學生自學課本。

問:中間的橫線叫什么?分數線上面的數叫什么?分數線下面的數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誰在上,誰在下?

⑶談話:你會讀出這個分數嗎?先讀什么?再讀什么?

⑷問: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呢?

⑸談話:認識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張紙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呢?

  學生折紙、涂色。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

  班級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還可以涂哪部分?

  還有誰的折法跟他不一樣?

2、想想做做1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出示第1題,學生齊讀題目。

  教師指導填寫第1幅圖下面的分數。談話:這幅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在這幅圖下面的括號里寫出一個分數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后幾題。

3、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選的?為什么?

  小結:只有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較大小

1、談話:我們來做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三張圓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的大小怎樣?

  請你折出一張紙的1/2,涂上顏色;再折出另一張紙的1/4,涂上顏色。比較這兩張紙中涂色部分的大小。這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數來表示?你能比較出折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折出第三張的1/8,涂上顏色,你想用1/8與前面的哪個分數比較大小?跟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

  問: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

  指名說出填寫的分數,教師板書。

  問:誰能根據這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動手涂一涂并比較大小。

  小組內交流。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談話:我們再做一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那張長方形紙,與同組小伙伴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后,涂上顏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最后每組選出最優秀的兩幅作品貼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3、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

 

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P101--104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折一折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你們還能用折紙、涂色的方法來表示分數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4、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試一試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談話:上節課我們比較過1/2和1/4的大小,還記得嗎?那么你能想辦法比較出3/5和2/5的大小嗎?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2、想想做做1、5

  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理由。

五、讀一讀

  談話:分數是誰發明的呢?自由閱讀P104“你知道嗎?”

六、全課總結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105--106

教學目標:

經歷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在計算分數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司機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能主動地參與有關的操作和探索活動,對分數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圣誕節到了,媽媽為丁丁烤制了一個大蛋糕丁丁非常高興。丁丁急著要吃蛋糕,媽媽說:“今天一定要給你蛋糕吃,不過要先回答出媽媽問題。”丁丁說:“沒問題!”媽媽把大蛋糕切成了8塊,其中的 2塊抹上了草莓醬,3塊抹上了巧克力,問丁丁:“兩次抹醬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塊?”“5塊!”丁丁快速地說。“你能計算出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嗎?”這個問題可把丁丁難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丁丁嗎?

二、自主合作,經歷學習過程

1、簡單的分數加法

  問:求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談話:等于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借助手中的長方形紙片,先把它的2/8涂上紅色,再把它的3/8涂上綠色,仔細觀察,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自己算一算。

  學生獨立操作、思考、探究。

  組內討論,交流想法。

  評講:你是怎么算出得數的?

  小結:觀察算式,計算時分母變了沒有?為什么沒變?

2、簡單的分數減法

  問:觀察你們涂好的長方形的紅色部分和綠色部分,你能提出一個減法問題嗎?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結果。

  組內交流算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題目,指名說出題意。讓學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2

  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校正,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3、想想做做3

  獨立讀題完成,指名說出題意。

  集體訂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說出題意。

  在小組內一人提出問題,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題: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不必揭示分數基本性質的名稱及其抽象的內容。)

單元測試及試卷分析(兩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