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學習到的是生活中經常應用的小數,因此從感知入手,安排了“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去進一步認識小數,感受到小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通過這部分的學習,為今后學習小數的四則運算打下基礎。“測量活動”實際上是通過學生親手測量發現單位之間的轉換及小數與復名數之間的互化。在此基礎上進行小數之間大小的比較,從中發現小數的性質。從而探討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整數運算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另一方面在引導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時,也要注意加強與整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聯系。
教學目標:
1、 通過認知和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與復名數之間的互化。
2、 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掌握小數的性質,熟練地進行小數的腳尖法運算及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法則,熟練進行加減法的運算。
2、 熟練地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3、 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以及減法的性質在小數加減法的應用。
教學課時:9課時。
第 一 課
時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教學方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書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在每個情境中小數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 小數的意義 1、 自學小數的意義2、 小組交流 3、 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并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四、 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五、 作業: 第6頁1-5
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千 百 十 個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數位 位 位 位 整數部分 小數點 小數部分
第 二 課
時教學內容:測量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教學方法:嘗試法。 教學過程: 一、測量活動: 讓學生分組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長度,然后討論這些長度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在討論把幾分米或幾厘米寫成以米作單位時,可以先寫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數,再寫成小數。當學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門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樣用米為單位表示呢?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可以用小數表示測量結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寫第7頁的表格,左邊已經有測量結果,只要把測量結果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右邊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物品,先測量它們的長和寬,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三、試一試: 第1題:將幾克改寫成以千克為單位,其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改寫的原因。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結果,如曲別針的長度是2厘米5毫米,再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小數。
四、作業: 第8頁練一練 板書設計:測量活動 填一填中的表格 試一試中的題目
第 三 課 時
教學內容:比大小(一)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方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嘗試比較 創設少年演講比賽的情境,比較兩個同學的得分誰的高一些。
1、 小組討論:9.87和9.90哪個數大,并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2、 匯報:通過全班的討論明確,從數位來考慮,兩個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多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王平的表現比張華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明確王平的分數在9.90和9.96之間。 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分數,然后將三個人的分數按順序排列。 全班交流、歸納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三、練一練 第1題:先讓學生在直線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從直線圖上很容易看出結果,體會到直線右邊的數一定比左邊的數大。 第4題:這個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制的理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數學游戲: 這個游戲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小數相對大小的具體感受。不要求學生用小數減法計算出準確結果。 五、作業 練一練 第10頁 2、3、5、6、7。 板書設計: 比大小 教學掛圖 練一練中的題目 比大小的方法:
第 四 課 時
教學內容:比大小(二)
教學目標:1、 通過在方格紙上涂一涂,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活動,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2、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性質。教學準備:方格紙、投影片。教學方法:嘗試法。
教學過程:
一、 舊知遷移導入。1分米=( )米 10厘米=( )米 100毫米=( )米0.4里有( )個0.01 0.4里有( )個0.1
二、探究新知1、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說明0.2和0.20的大小。2、現在,我們大家通過過手來驗證一下吧!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16頁,試著通過涂一涂來進行比較。(1)學生涂一涂。(2)學生想一想。(3)學生比一比。3、說說你比較的結果怎樣。你發現了什么?4、下面我們再進一步證實一下吧!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16頁看第二部分。先涂上相等的兩部分,并寫出相應的分數與小數。(1)學生涂一涂。(2)學生寫出相應的分數與小數5、通過以上兩次正、反方面的證實,說明了什么?小組內交流一下。(1)小組之間交流。(2)學生匯報。(3)試著總結。6、那么0.2和0.20有沒有不同。
三、學生作業完成“練一練”第1、2題。先填寫,再逐一講講填寫的理由。板書設計:第 五 課 時教學內容: 練習一
教學目標:1、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數位間的進率。2、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小數數位間的進率、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教學準備:投影儀。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第1題:找出小數在直線上的位置,寫出直線上的點所表示的小數,加深學生對小數的理解,體會數與形的結合。 第2題:首先讓學生明確航模比賽時,哪一架飛機模型飛行的時間越長,成績就越好。 第3題:讓學生看清楚是什么單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先化成十進分數再化成小數,也可以直接化為小數。 第4題: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單位,不容易比較,讓學生先改寫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第5題:答案是多樣的,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第6題:引導學生觀察前5排數的規律,容易發現每一排的第一個數和最后一個數都是0.1,其他的數是怎樣得到的? 數學游戲:通過組數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各個數位的意義,建立小數數位的概念,鞏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同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將體會不確定現象的特點。
第 六 課 時教學內容: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 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1、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購物小票,兩根同樣長的小繩。教學方法:探討法、交流法。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計算。 1、先讓學生說說小票上每一項表示什么意思。 2、討論如何核對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的問題。 3、列式計算,說說計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二、探索計算方法 1、根據題目列式,估算結果。 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結果。 2、探索計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豎式計算,并討論“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就能對齊,然后就和整數加減法的道理一樣了。 3、研究問題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解決,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
三、試一試 第1題:要注意提醒學生把得數末尾的0去掉。 第2題:在列豎式計算時,給被減數小數部分添上兩個0,計算時不容易發生錯誤。 四、練一練: 第2題:先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對所有的學生不必提出統一要求,有的學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學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第3題:讓學生指出錯在哪里、什么原因,并進行改正。 第4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會估算的作用。 板書設計; 小數的加減 題1:小數加法豎式 題2:小數減法豎式
第 七 課 時教學內容:量體重
教學目標: 1、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不夠減應向前一位借1 2、在學生的嘗試計算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計算小數加減的方法。 3、通過減法教學,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本位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教學方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引入新課。 1.口算. 0.32+0.45 0.27+0.69 1.4+1.9 0.33+1.25 引導學生說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豎式計算:489-264 1000-905 說出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強調: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減起,不夠減向前一位借) 學生練習 學生同桌交流 全班總結匯報
二、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 揭示: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小數減法. 2、板書: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45.2-33.4=( )千克 (1)啟發學生思考:根據45.2-33.4這個算式,你想到什么? (2)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小數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 減. (3)討論: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低位減起;③十分位不夠減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3.板書: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強調:百分位不夠減要從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 減. (1)反饋練習:P16頁“試一試”.(同桌訂正) 討論交流: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減法要注意什么? 3、明確:(1)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減起; (2)哪一位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三、實際運用,鞏固方法 1、選擇. (1) 1.35-1.30=( )①1.05②1.22③0.05 (2) 12.12-8.88=( )①4.34②3.24③3.34 2、計算并驗算(板演). 5.8-4.3 0.93-0.47 8.1-6.9 3、P17頁練一練第1、2題. 學生練習 全班交流
四、小結 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引導學生總結 學生發言 五、布置作業。 P17頁練一練第3~6題. 第 八 課 時教學內容:練習二(一)教學目標:
1、 能正確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 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1、正確進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表現比較好”的問題。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分”“綜合素質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樣判斷誰的表現好呢?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們一般是將專業分和綜合素質分加起來進行判斷的。
二、試一試 第1題:先鼓勵學生估算,再精算 第2題:指導學生認真審題,鼓勵學生估算,再精算。 三、練一練 第3題: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在這個三角形中,任意兩條邊的和與第三邊相比誰大。 第4題:學生獨立算出小動物共有多重,再和小船的載重量比較。第5題:首先幫助學生看懂題意,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嘗試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推理,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練習一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第 九 課 時教學內容:
練習二(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和簡便計算的方法。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第1題: 計算時可以以“億平方千米”為單位。 第4題: 在比較車身高和車身長時,可以讓學生求出高多少或長多少。 第6題: 在解答每一個問題時,先讓學生估計,再進行實際計算。 第7題: 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想問題,雖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來沒有衣架高,但還要考慮到臂長。 布置作業:第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