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開發區小學二年級數學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認圖形(一) (蘇教國標版二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認圖形(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多邊形的過程,能夠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地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回憶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去哪些地方玩過。 

2、談話: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你們從沒有去過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圖形王國”。(出示圖片)

二、主動探索,合作領悟 1.認識四邊形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也可稱為四邊形 。 師:讓我們打開“圖形王國”的門,瞧瞧遇到了誰?(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讓同學們認一認)

出示對話框:“小朋友好,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倆還有一個同樣的名字呢?你們能猜到嗎?”

請小朋友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用手沿著四周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著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分小組討論一下。(會發現它們都有四條邊)

出示畫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圖,指名上來指一指長方形、正方形的四條邊各在哪里?

師:其實,我們剛才摸的地方就是圖形的邊,請大家再分別摸一摸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數給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條邊。學生摸一摸、數一數,相互交流。 出示:它們各有四條邊,是四邊形。 (2)認識其他形狀的四邊形。

談話:讓我們再到“圖形王國”看看,還能遇到哪些圖形。(出示書上“試一試”圖形)如果將這些圖形分類,你想怎樣分?  (師指名在幻燈機上分)

展示學生的分類,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學生的分類可能有下面兩種: 認識的分一類,不認識的分一類; 四邊形分一類,三角形分一類。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們手指著學生分出的其他四邊形說:這些圖形和我們一樣。它們也都有四條邊,是四邊形。引導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形狀的四邊形,

2.認識五邊形 談話: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四邊形,現在請拿出一張四邊將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著折痕剪下,看能見剪出個什么圖形。 如果剪出的圖形給它取個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兩個畫好的五邊形,讓學生數一數邊的跳數,說一說各有幾條邊,是幾邊形,最后出示話框,讓學生齊讀。

3、認識六邊形 想一想、議一議:六邊形是什么樣子呢?

三、總結評價,應用擴展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上來指一指、說一說,其余學生補充) 引導回憶:平常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的形狀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去了“圖形王國”,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練習設計:

你能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嗎?能剪成兩個四邊形嗎?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認圖形(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參與對圖形的圍、搭、折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豐富的觀察操作及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圖形的練習。

1、完成第3題。

(2)集體訂正。說一說,如何分辨一個圖形是幾邊形?

2、完成第4題。

(1)教師出示依仗長方形紙,沿著長邊對折,展開后,再折入一個角,成為一個五邊形。

提問:現在是幾邊形?

(2)再將另一個角折入。

提問:這又是幾邊形?你會折嗎?

(3)看書第27頁,請學生照樣子繼續折一折,并根據折的情況填寫題中的小括號。

(4)啟發:你還能繼續往下折嗎?

小結:剛剛我們利用手中的四邊形--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了許多五邊形、六邊形。

3、完成第5題。

(1)說明要求。

(2)小組討論,動手實踐并交流。

(3)指名匯報,表揚有多種想法的學生。

4、完成第6題。

(1)說明圖意。

剪的結果可有多種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有趣的七巧板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通過拼圖形,體會填寫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

3、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發展空間觀念,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好學具--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問:在這樣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幾塊圖形?你知道每塊圖形的名稱嗎?(同桌互說) 提問:七巧板中有幾種不同的圖形?哪幾種?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樣?你是怎樣知道的?

2、請學生試著用兩塊拼成一個正方形。 

(2)說說自己是怎樣拼的。 

(3)動手操作:試一試用七巧板中的兩塊,拼成一個三角形、再拼成應該平行四邊形。 

二、動手操作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圖形? 

2、分小組活動:用七巧板中的三塊,拼出一個已經認識的圖形 

(2)指名板演、講解。

(3)指名分組匯報時,應多鼓勵、表揚有多種結果的同學。 3、分小組活動:用七巧板中的四塊、五塊、六塊。是否也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

 4、出示第29頁的四幅圖。

 5、說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們認識的圖形,還能拼出有意思的圖形。         

請形式分別說說著四幅圖是什么?

再讓學生分組動手拼出美麗的圖案。

練習設計:

用七巧板擺出下圖,你能用幾種擺法。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分一分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課前準備:

蘿卜圖片,桃子圖片,小木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今天,小猴子采了6個桃子,想把他們分給幾個好朋友,但是他們不知道可以怎樣分?聰明的你能幫幫小猴子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

教師先把6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你們想到了嗎?趕快行動,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擺一擺,看誰最聰明,分的辦法最多!

2.匯報并認識“平均分”

談話:同學們,你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辦法。6個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個,可以分成兩份,一份兩個,一份四個,也可以分成兩份,每份三個……

那么,你們根據每份分的個數的相同與不同,把這些分法分成兩類嗎?

提問:你們是怎樣分的?說一說這樣分的理由。

師講述:(結合板貼)像這樣,每份都是2個或每份都3個,我們就可以說,每份分的同樣多,這樣的分法我們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什么是“平均分”。老師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擺,不僅幫助了小猴子解決問題,還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談話:現在老師手上有8個桃子,要想把他們平均分可以怎樣分呢?請同學們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擺一擺,分一分。分完后給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老師把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小結:同學們都很聰明,把8個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辦法,雖然分的個數和份數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樣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義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畫一棵樹,再把8個桃子圖片貼上去。

談話:同學們看黑板上的桃樹,數一數樹上有多少個桃子?如果老師想把它們分給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2個,那么可以分到多少個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書: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找幾個學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給其他同學,要求每人分2個,看有多少位同學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師小結:對了!8個桃子就可以把它2個作為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這樣的4份,就是分給了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每幾個作為一份來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題中的插圖

2、書本第31頁的“試一試”

3、第2題

學生讀懂題意,老師指導完成。

4、第3題

學生讀懂題意,老師指導完成。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棵你們學到了什么?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才是平均分,還練習了用每幾個為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下節棵我們繼續學習平均分。

練習設計:

先用○畫一畫,再填空。

1、8個○,每4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8里面有( )個4。

2、12個○,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12里面有(   )個3。

3、15個○,每5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   )里面有(   )個(   )。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分一分(二)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體驗“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種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課前準備:

桃子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新課標第一網

提問: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叫做平均分?

鞏固練習:出示小黑板上的習題

16個足球要分給學生,如果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 )個學生;如果每人分4個,可以分給( )個學生。

二、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談話: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們看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呢?(板貼8個桃子圖片)

提問:你們認為怎樣分最公平?

引導學生說出: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猴子。

提問: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子呢?

三、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師適時要點撥引導。

2.說一說,演一演

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先分給每只小猴1個,再分給每只小猴1個,直到每只小猴有4個;先每只小猴2個,再每只小猴2個;先每只小猴3個,再每制小猴1個……

引導學生比較歸納:分的方法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一樣,都是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個。

3. 書上第32頁的“試一試”

四、組織練習,加深認識。

1、完成第33頁的“想想做做1”

學生同桌討論解決,再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書上第33頁的第2題

3、書上第33頁的第3題

4、書上第33頁的第4題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先確定平均分的份數再按照份數分得。

練習設計:

1、用不棒分一分,再填空。

⑴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根。

⑵把8根不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根。

2、分一分。

把15個桔子平均分,可以怎樣分?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說一說。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分一分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繼續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題教學,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繼續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課前準備:

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出示例圖,把12枝鉛筆平均分,你想怎樣分?

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設情景

談話:今天是兔子媽媽的生日,為了祝賀媽媽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園里采了許多美麗的花,數一數共有幾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來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該怎么插呢?

2.明確要求

出示條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幾個花瓶里。

提問: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樣插這些花的嗎?“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三、想想做做

1、第1題

2、第2題

3、第3題

4、第4題

教師在黑板上畫8個雪梨

A提出要求: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

把它們每4個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C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題

6、第6題

7、小結: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分得的結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幾份的分,分的過程雖然有所不同,但結果每份都是相同的,這都是平均分。

練習設計:

按要求分一分,畫一畫。

1、把12個△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怎樣分?請畫一畫。

2、有15個○可以怎樣平均分?請畫一畫。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除法(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理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可以用除法計算,對除法的實際含義有所體會。

2、使學生掌握除法算式及除號的讀法、寫法。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難點: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課前準備:

幻燈、6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說說每幅圖表現的是不是平均分。

⑴○○   ○○○   ○○○   ○○

⑵△△    △△    △△

 △△    △△    △△

請學生們判斷,并說說為什么?

然后請學生說說第⑵題的圖意。

2、揭示課題。

當我們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最終每份還是同樣多,因此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

這節課我們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新授

1、教學課本第36頁例題。

⑴出示幻燈圖。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每輛車只能坐幾個小朋友?

⑵出示題目,請學生們讀題。

⑶給予時間,請學生們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借助手邊的學具來分一分。

⑷提問:每輛車坐2人,你是怎樣理解的?

根據這個題意,這題應怎樣來解答?

2、介紹除法。

說明:像剛才這樣,把6個小朋友,每2人坐一輛車,看看要坐幾輛車,實際上就是把6個小朋友每2人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幾份,這時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分別板書:6  2  3)

3、介紹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說明:這種分法的結果是每輛車的人數一樣,也就是平均分,因此可以列成一道除法算式。(板書完成:6÷2=3)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號。(說明除號的寫法)

這個算式讀作:6除以2等于3。(板書)

指名學生讀一讀,再齊讀。

提問:這是一道什么算式?式中的“÷”是什么符號?請你來讀一讀這道算式。

提問:根據這幅圖意,想一想,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說明:結果要坐3輛,就是等號的后面寫3。

4、看圖請學生們說說有幾個2人?

說明:有3個2人是6人,就說明要坐3輛車,因此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個2。

請學生們說說算式的含義。

提問:算式6÷2表示什么?

5、小結。

通過這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幾,可以用除法計算。

6、教學課本第36頁“試一試”。

⑴出示小熊圖,請學生們口述圖意。

⑵學生獨立完成。

⑶集體訂正。

提問:這里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思?3呢?12÷3表示什么意思?

請學生們完整地讀一讀算式。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算式。

28÷4=7     9÷1=9      8÷2=4

2、數一數,分一分。

☆ ☆ ☆ ☆ ☆  ☆

☆ ☆ ☆ ☆ ☆  ☆

⑴這里有幾個五角星?要把它們怎樣分。

⑵請學生按要求分一分,并說說結果。

⑶請學生根據分的情況,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⑷說說式子中各個數表示的意義。

四、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你還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2、請學生們利用手中的學具和今天學到的知識,擺出一幅圖,請學生們互相看圖,并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練習設計: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   △△   △△   △△

8個△,每(   )個一份,分成了(   )份。

(    )÷(    )=(    )

2、 ☆    ☆    ☆    ☆    ☆

  ☆☆   ☆☆   ☆☆   ☆☆    ☆☆

15個☆,每(   )個一份,分成了(   )份。

(    )÷(    )=(    )

二、填空。

1、6個○,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讀作(                          )。

2、6個○,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讀作(                          )。

3、15÷3=5,表示15里有(    )個(    )。

4、10÷5=2,表示10里面有(    )個(    )。

三、直接寫得數。

2×5=     4×2=     6+6=     3×3=     2×2=

6×6=     5×3=     4×4=     3+3=     3×4=

2×6=     6+5=     1×6=     2+3=     1×1=

3×6=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除法(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借助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并結合情境,從中體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插圖、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學習鋪墊

請學生們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1、學生們分完后提問:你是怎樣分的?每份幾根?

2、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幾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   )。

3、學生們齊讀。

二、新授

1、教學課本第37頁例題。

⑴情境引入。

有3個小朋友數學學得非常好,而且還在最近的一次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老師準備了6枝鉛筆,如果把它們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得多少枝?

提出要求:你能幫老師分一分嗎?

⑵請學生們用小棒分一分。

⑶提問:“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幾份?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⑷通過剛才分小棒,實際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寫成除法算式:6÷3=2(板書)

提問:在算式“6÷3=2”中,“6”表示什么?(要分的數,寫在除號前面)“3”表示什么?(平均分的份數,寫在除號的后面)“2”表示什么?(分得的結果,即每份是多少的數,寫在等號后面)

說明:這道算式結合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指名學生說說算式含義。

2、教學除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稱。

邊講解邊把“被除數”“除數”“商”寫在算式相應的數下。

練習: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學生讀一讀,再齊讀。

3、小結。

通過例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4、教學“試一試”

⑴出示插圖,請學生們口述圖意。

⑵學生獨立完成。

⑶集體訂正。

提問:這里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各是幾,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思?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5、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1、2題。

可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再填空。

2、要求:用圓片擺一擺,并出示題目。

⑴學生們動手操作,指名板演。

提問:分好了之后說說幾個幾是10?

⑵學生填寫算式,每填一個算式都說說算式的含義。

⑶比較:這兩題分別要求我們怎么分的?得出的兩道算式在含義上有什么區別?在式中每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⑷小結:每幾個一份,求一個數可以分成幾份,或者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都用什么方法計算?想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兩種意思?

3、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4題。

請學生結合今天的學習,說說題中各個算式的含義。

練習設計:

一、看圖填空。

1、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2、 △△ △△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3、     ☆☆☆   ☆☆☆   ☆☆☆   ☆☆☆

表示(     )個☆,每(     )個一份,分成了(     )份,算式是(                    )。

表示把(    )個☆,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是(                    )。

二、在○里填上“>”“<”或“=”。

2×2○2+2      2×3○2+3    7○6×1

3+3○3×3      2+1○1+2    25○5×5

教后記:xkb1.com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除法(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練掌握除法中兩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確寫出除法算式;

3、能學到的數學語言正確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練習四第1題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寫算式。

(2)比一比:你發現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3)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二、練習四第2、3題 看圖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頁第2、3題

(1)引導看圖,想一想分的過程,再填空。

(2)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三、練習四第4題

先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蘿卜,再填括號里填數,再填算式

四、練習四第5題

仔細觀察圖,再填算式

五、練習四第6題  根據文字敘述寫除法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第40頁第6題。

六、全課小結。

練習設計:

一、填空。

1、⑴6個蘋果,每(    )個裝一盤,可以裝(    )盤。

  (    )÷(    )=(    )

⑵把6個蘋果平均裝在(    )個盤里,每個盤里裝(    )個。

  (    )÷(    )=(    )

2、⑴12個小朋友,每(    )個站一隊,站了(    )隊。

(    )÷(    )=(    )

表示:(                              )

⑵把12個小朋友,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個。

(    )÷(    )=(    )

表示:(                              )

二、看圖列式。

1、△△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9月23日

課題:除法(一) 本課初備 課時 共4課時,本課第4課時 個人復備欄

凌加寶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通過兩種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會看圖寫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并能說出各個算式的含義。

3、增強交流的信心,培養良好的數學習慣。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解決練習四第7題。

1、審題分析,寫算式。

A讀題,理解題意。

B獨立列式

C討論分析

2、觀察第7題,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根據一幅圖可以寫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不過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二、活動二、解決練習四第8、9題。

1、投影出示:三個花壇。

3、學生交流完成,引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2、說說圖意,教師指導,盡量用數學語言說。

思考:為什么第一題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題用除法算?

三、活動三:選擇信息,寫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題圖片

2、引導學生看懂圖意,根據圖,每個學生寫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規定時間內誰寫得又對又多。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說說你寫的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四、活動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小朋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練習設計:

一、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    )×4=6    (    )×3=9

5×(    )=30    4×(    )=20

3×(    )=12    6×(    )=36

5×(    )=30    (    )×5=25

二、在○里填上“>”“<”或“=”。

4×6○10      4×6○24      2+5○10

2×2○2       6×2○8       1×6○7

三、填空。

1、10個△,每5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    )。

2、10個△,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    )。

3、15÷3=5,表示15里面有(    )個(    ),還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4、6÷3=2,表示6里面有(    )個(    ),還表示把6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5、8÷2=4  有(  )個,每(  )個一份,分成了(  )份。

            8里面有(    )個(    )。

四、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9除以3等于3。

2、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15里面有3個5。

4、2除12等于6。

5、把10個梨子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了2個。

6、24條金魚如果每個魚缸里養4條,需要6個魚缸。

7、10枝鉛筆,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枝?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陳志海  朱殿祥  閔燕妮  凌加寶  徐文蘭  吳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