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開發區小學二年級數學科目集體備課教案厘米和米 (蘇教國標版二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6-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備課時間:2009年10月19日

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5 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會用直尺畫不定長的線段。

重點難點:

1. 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

2. 用直尺畫不定長的線段

課前準備:

兩根線、直尺、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線段。

1、請學生拿出一根白線,隨意地放在桌上。

提問:這根線是直的嗎?(不是,是彎的)

找一找:這個線有幾頭?(兩頭)

說明:這兩頭也叫兩端。(板書)。請學生齊讀。

2、請學生再將一根紅線拉直,看一看,這時線怎么了?(直了)

3、揭示課題:

這時兩手之間一段直的線叫線段。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

4、請學生觀察、比較,線段與桌上的白線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線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線是彎曲的)

5、請學生將拉緊的線豎起來,呈 性。

提問:這叫不叫線段?為什么?

再將它斜拉,呈  或   性。

提問:這叫不叫線段?為什么?

再將兩手放松,呈  性。

提問:這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6、小結:線段可長、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兩個端點,所以彎彎曲曲的線都不能說是線段。

7、請學生摸一摸課桌的邊,提問:是不是直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條邊,說說從哪里到哪里是一條線段?

8、請學生舉一個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說說圖中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

對能說明為什么不是線段的學生給予表揚。

二、教學畫線段。

1、 說一說:線段有哪些特點?(說明: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來畫線段)

2、 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畫一條線段。

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的,是怎樣畫的?

3、 師介紹: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般用直尺畫線段比較漂亮。用直尺畫線段時,先用左手將直尺固定,再用筆緊貼直尺的一邊畫線段。當然在畫時千萬不能忘記線的兩端要各點上一點,表示兩端。(師邊說邊示范)

4、 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三、鞏固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自己練習。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老師示范折一折,請學生照樣子折一折,再展開。

說明:中間的一條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條線段,請學生指出它的端點。

(2)學生折出一條比它長的線段。

(3)學生折一條比它短的線段。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請學生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

(2)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練習設計:判斷:

1. 一條線段有兩個端點。

2. 直線和線段都可以量出長度。

3. 兩點間的一段叫線段。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周兆發  趙培  陳增英  郭如賢   魏玉珍   徐攀芳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10月19日

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5 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學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整厘米數)

重點難點:

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

課前準備:

 掛圖,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線段,懂得了線段有長短之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怎樣畫指定長度的線段和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

請大家猜一猜:要量、畫線段應該用到什么工具?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刻度尺”。

教師檢查全班同學是否準備了刻度尺。

二、探索新知

1.學習量物體的長度

⑴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例題“量一量”

①測量物體的長度時,這個物體的一端要對準“0刻度線”。

②看物體的另一端對準哪一條刻度線。

⑵演示,直觀感知

⑶操作、親自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度。(大約幾厘米)

學生量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2.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⑴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例題“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先讓學生認識觀察圖,再讓學生議一議:畫指定長度的線段要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到刻度4的地方。

⑵演示,直觀感知

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點。

⑶操作、親自體驗

讓學生畫一條長6厘米的線段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題中測量方法的正誤,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量一量,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教師指出:今后遇到量線段或者物體的邊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時,就可以用“大約”來表明長度。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學畫、量線段

練習設計:

    一、量一量

    1.量一量你的筆盒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2.量一量你的一支鉛筆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3.量一量你數學練習本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二、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周兆發  趙培  陳增英  郭如賢   魏玉珍   徐攀芳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10月19日

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5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課前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下面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

                      

                      

2、 小結:線段必須是直的,而且還要有兩個端點。

二、新授。

1、 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2、 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圖,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聲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一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那么從0到3的長度就是3厘米,從0到7的長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鉛筆。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將鉛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鉛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鉛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鉛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4)打開書第51頁,學生看書將例題中括號填完整。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锝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結: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只要接近幾厘米,我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分三步畫:先對著0刻度,點出一個端點。

          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到所要的刻度4。

(2)學生按這樣的方式試一試,畫一畫。

(3)提問:我們怎樣畫一條線段?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據。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板書設計:新課標第一網

 認識厘米

練習設計:

1. 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做單位。

2. 知道物品的長短,可以用(  )來量。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周兆發  趙培  陳增英  郭如賢   魏玉珍   徐攀芳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10月19日

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5 課時,本課第4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米

課前準備:

米尺,1米和3米長的繩子各一根xkb1.com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答。

1、量比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

2、量一量,我們的課本大約長(  )厘米,寬(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較短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較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麻煩了,這時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一米(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

1、認識長度單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2)請學生將1米長的繩子拉直,試著用兩只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再用1米長的繩子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數一數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第1題量一量。

(2)請學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注意在量的時候:應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擺平,這樣才能量出長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長度。

(4)出示第2題,先估計,再測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張開雙臂,比劃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2。學生自己填寫。

3、 完成“想想做做”3。學生填寫,教師提醒看清單位名稱。

4、 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組完成下面的活動。

(2)提醒注意測量的方法。

5、 完成“想想做做”5。

(1)口答,并說明原因。

(2)提問“如果這輛車高5米,能通過嗎?為什么?如果一座橋高3米,而一艘輪船高4米,能順利通過嗎?為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練習設計:

    1.(  )是比厘米大的單位。

    2.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  )做單位。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400厘米=(  )米     9米=(  )厘米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周兆發  趙培  陳增英  郭如賢   魏玉珍   徐攀芳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備課時間:2009年10月19日

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5 課時,本課第5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通過對常用尺的認識以及一系列的測量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米和厘米的認識,初步感知長方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量物體

課前準備:

學生尺一把、一張長方形紙、一把常見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學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請學生介紹一下課前準備的尺。

2、著重介紹學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認識自己身上的尺。

1、提問:如果要量一量一乍有多長,你覺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學生分組合作測量,再匯報測量結果。

3、介紹:根據所測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長度,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來老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三、用學生尺量。

1、用學生尺量一量一張長方形紙。

(1)學生量一量,并填在書上。在量時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饋測量的數據

(3)組織討論: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么?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

(4)小結。

2、這張長方形紙任意折一次,再打開,用學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約有多少厘米?學生量好,匯報各自測量的結果。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怎樣折?折痕最長?大約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這么一張長方形紙,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方便嗎?為什么?

說明:根據所要測量的物體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四、想辦法量。

1、 學校的籃球場很大,如果要測量出它的長,你覺得用哪種尺量比較好?為什么?

2、 如果給你一根3米長的繩子,你會用繩子量籃球場的長度嗎?

小組討論:具體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場去測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運用所學的知識,認識的測量工具,還可以量出球場上哪些線段的長度?

五、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量一量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周兆發  趙培  陳增英  郭如賢   魏玉珍   徐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