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上數學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 (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11-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11課時    加減混合

教學內容:

課本P28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乘坐公共汽車過程中發現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人28人,現在有多少人?理解題意、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2、練習。完成P28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3、小結。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掌握方法。

2、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第8題分小組比賽完成。指名說說計算方法。2、完成練習五第5、8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現。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生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2課時    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

課本P34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去過超市嗎?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確,你只需要算出一個大概的數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想一想,在小組內說一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況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題圖。媽媽帶了100元錢夠不夠,需要精確計算嗎?

(2)、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觀察、比較這些估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發現。學生匯報,歸納。

(3)、精確計算一下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檢驗以后學生匯報想法。

2、完成P31頁做一做。仔細看圖,理解題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1、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增加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完成P32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進行判斷。

2、完成練習六第2 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估算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3題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加減法估算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3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P33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5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  2、完成P34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與筆算的練習,引出課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4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新 課標第 一網

3、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5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4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根據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隨堂練習

第14課時   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

課本P36、3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鞏固測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計知識的掌握,并通過統計表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動手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組織和調控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測量身高的體重秤,學生記錄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問:你們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兩手身開有多長?你的步長是多少?教室的門寬是多少?窗戶寬是多少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這些答案呢?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為活動的進行做好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踐活動 

   1、測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們怎樣做就可以知道?我們班誰最高?誰最矮?哪個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 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統計表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學們的身高情況。認識統計表。用測量工具測量身高。一邊測量一邊計錄。測量完后進行討論交流。觀察統計表,在小組內交流從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測量活動。小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測量什么?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學生匯報測量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統計表獲得有用的信息。鞏固測量方法,建立長度觀念。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四、隨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