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2、能夠用適當的測量工具量出有關物體或距離的長度,并會在某些情景下對物體或距離的長度進行簡單的估計。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1米=100厘米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二、根據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們測量物體時常用的長度單位。米用來表示比較長的物體,厘米用來表示比較短的物體。它們的英文分別是:m和cm。
2、回憶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長。
你還記得1厘米到底有多長嗎?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距離表示1厘米。
②說說生活中哪有1厘米長的東西?如:手指寬度,方格邊長,訂書釘長度,語文書厚度等。
③具體估
請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寬度。
④反饋,兩種估法
學生投影展示:
一個手指估
兩個手指交替估
哪種方法好呢?為什么?第二種更準確。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寬。新 課 標 第一 網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現出現的錯誤。
量物體長度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
0刻度對準端點,另一個端點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0不見了怎么辦?
誰估得最準?
3、那1米有多長,你還記得嗎?
生張開手臂。
是的,1米大約是我們兩只手臂張開的長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頭,有些還要稍微收攏一些。
練習:填上恰當的單位名稱
(1)、一本書厚約1( )
(2)、電腦屏幕長25( )
(3)、講臺長約130( )
(4)、一棵大樹高約5( )
(5)、一幢大樓高20( )
(6)、跑道長400( )
4、厘米與米的關系。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這個關系,我們就可以進行計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ww w. xkb 1.c o m
1減1不是等于0嗎?
為什么不能直接減?單位不一樣
那怎么辦?統一單位再減。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長(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復習線段
師:在這一單元中,我們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出示線段。
1、線段有什么特點?
兩個端點,可以測量長度的,一條直直的線 。
2、畫線段
①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②同桌檢查是否畫對了。要注意什么?端點、直、量一量。
③畫一條比3厘米多2厘米的線段。檢查。
3.出現錯例判斷四、獨立練習
長度單位專項訓練。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認知結構,并能合理、靈活地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
2、提高學生歸納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4、培養正確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100以內加減法知識的整理以及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猜測:你們想知道老師的年齡嗎?現在老師告訴大家我的年齡和×××同學的年齡加起來是38,我幾歲?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2、揭題:小朋友們用數學的知識算出了老師的年齡,真能干。這其實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百以內的加減法,這個學期我們繼續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我們一起來對本學期學的《100以內加減法》這一單元進行整理與復習,看看誰能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一知識。
(板書:100以內加減法復習)
二、系統梳理,形成網絡
1、我們先來看看小朋友們整理得怎么樣?(預先發給每個學生一張需要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個學生早一天先各自獨立地對本單元的知識作初步的整理和復習。)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換一下表格,互相檢查。
3、學生相互補充整理。
還有一條該怎么填?(隨機而行)沒關系,等一下我們肯定能找到。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升
我們已經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整理,下面老師要出幾道題檢查小朋友學得怎么樣,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一)基礎性練習
練習一:31+26 47+17 90-11
57-18 64+17 79-28
1、估一估(估算時應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這樣比較快。
2、算一算(比比誰是計算小能手?)
⑴你是怎么算的?
⑵筆算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老師現在要變個小魔術了,看!這些算式就變成了什么?
練習二:31+26-18= 47+17+17= 90-11-28=
1、估一估
2、算一算
(二)綜合性練習
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師獎勵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玩。
1、課件出示:
(比太空船便宜9元)
2、這張價目表你能看懂嗎?
小火車的價格怎么算?
完整表格:現在你知道這條毛毛蟲應該填什么了嗎?
3、老師玩了兩項剛好花了50元,猜猜我玩了哪兩項?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馬貴多少?如果我玩了3項,還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項呢?你是怎么想的?
現在給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幾項?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來。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三)思考性練習
小朋友真會動腦筋,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數學摩天輪上藏著什么數學知識?
1、課件出示有數娃娃的圖形: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8個數娃娃,想想中間藏著數字幾?怎么想?
根據學生回答重點板書:30+40=70
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會等于7呢?
34+36=70
50+20=70
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還能再創造一道□+□=70嗎?
出現錯誤時,追問:怎么改就對了?還可以怎么改?
老師也想來寫一寫,(兩道寫完后問:你知道我接下來寫什么嗎?為什么想得那么快?
引導共同得出規律,并小結:看來我們在計算時不僅要學會算,而且要學會看和想。
3、機動:那你還能寫□-□=70嗎?(不允許寫整十數)
四、課堂總結,回顧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這節課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們共同整理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表現真棒,在以后的復習中,小朋友也可以應用今天學的方法自己去整理與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