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松 果
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
進位,不退位)的計算,能正確進行計算,并在計算中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看圖講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學生看圖,結合老師講的小故事,自已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么解決自已提出的問題?
算式的結果是多少?
2、 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討論: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誰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擺一擺?
(讓學生用自已的語言說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松果邊擺邊說,說一說是怎么樣算出得數的。)
3、 擺小棒,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1) 教師擺小棒,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2) 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4、 游戲:看誰算得快。
師:同學生喜歡做游戲嗎?誰想和老師一塊做游戲?
老師和學生做游戲。
老師舉卡片,學生搶答得數。如:
師:45+3=。
生:得48。
師:67-4=。
生:得63。
、、、、、、
5、 練習
6、 課本第23頁第4題,初步體會加法交換律。
學生做完后,討論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
你能寫出一組這樣的算式嗎?
三、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么?
教學目標:
1、 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方法 能收集和處理信息
教學難點:對信息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講故事嗎?(出示“小兔拔蘿卜”情境圖)你能看圖給同學們編一個故事嗎?(學生編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鼓勵學生自已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師:從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你能自已解決嗎?
2、 小組交流,探索計算方法。
同學們,你們做得都不錯,能給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3、 教師介紹加減法豎式。
師: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關于豎式你知道什么?
4、 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 請同學們一塊和老師做游戲。
游戲規則:教師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式,學生用計數器計算。
5、 練一練。
課本第29頁第1、2題。
6、 森林醫生。
三、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什么?
師: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不難發現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四、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