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8、7、6加幾
教學內容:書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目標:1、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法的各種方法,培養學生初步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具準備:圖、小棒、卡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黎、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相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 小組合作討論。
3、 小組匯報交流。
數出來的、8后邊繼續數、湊十法(8和2、5和5湊十)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方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2、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后從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3、 一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4、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5、師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組題目8+9,看那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匯報:2和8湊十、9和1湊十、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圈一圈,算一算。
+ = + =
2、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學生做對后,小兔就能回到自己家。
五、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