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分類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第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錄像,商品柜臺及相應物品,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1)播放錄像①商場外景鏡頭。
(2)播放錄像②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ヒ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播放錄像③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阿姨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說說什么是分類。
(2)猜一猜
繼續觀看錄像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コ鍪舊唐飯裉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
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師導語,說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3)匯報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3.練習,練習六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前、后4輛車是同一類的。
(2)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4.補充練習: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后匯報說明。
三、小結:你今天學會了什么本領?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