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非整十兩位數的意義,會按順序數出100以內的數,會讀、寫非整十的兩位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2、繼續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與同學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非整十的兩位數的意義,能按順序寫出100以內的數,會讀寫這些數。
教學難點:
正確數出“幾十九”后面的整十數。
教學資源:實物投影、學生40準備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進行擺小棒比賽,比比誰擺得又對又快。
二、直觀認識幾十幾
1、師:請小朋友們數出23根小棒擺在課桌上,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擺法,比一比哪種擺法好,好在哪里。
〔讓學生感到擺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較好,因為這種擺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師:剛才老師說出23這個數讓你們擺小棒,你們擺得都很好,下面讓你們先擺小棒再說數,看誰能擺得對,說得對。
4、提問: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這些是39根的?
5、討論: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嗎?小組討論后在班內交流
6、提問: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讓學生從四十數到一百,每人數給小組內的小朋友聽。
三、教學寫數、讀數和數的組成
1、教師先在計數器上撥珠,十位上撥2顆珠,個位上撥4顆珠。
2、提問:你知道現在計數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數是多少嗎?誰能對照著計數器把這個數寫出來?
3、讓學生一起把這個數讀出來。
4、提問: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
5、讓學生用計數器在小組內撥34和43,完成第21頁例題的填空,然后進行“幾十幾”數的聽寫練習。
四、鞏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數一數我們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看誰數得又對又快,并告訴同桌你是怎樣數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小朋友們愛吃香蕉嗎?白菜博士給大家帶來多少根香蕉呢?請小朋友們5個5個地數。誰數對了就可以掉這些香蕉了。
(2)你能5個5個地從5數到100嗎?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試著數一數,然后組織交流結果并說說是怎樣數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讀出圖上的數,并說一說這些數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幾十幾的數,先對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相檢查。
五、總結評價
師:小朋友,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樣的數呢?下課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發現“幾十幾”的數,與同學或教師交流。
板書:
認識幾十幾
24 34 43
2個十和4個一 3個十和4個一 4個十和3個一
合起來是24 合起來是34 合起來是43
(編制者:周曉萍)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