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93頁。
教學目的:在學生對退位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計算來掌握這部分內容的。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數字卡片、表格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揭示課題)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學例題。出示掛圖,讓學生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時,要讓學生選擇算法自己計算。然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算法,再在班內交流。要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算法,更要讓學生體會到哪種算法既算的快又適合自己使用,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算法,但要注意,說某種算法最好,不是由老師說了算,而是讓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的基礎上,自覺地去進行比較和選擇。優化算法仍然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倡導算法多樣化。
2、 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己算一算,再組織學生與同伴交流,在成功計算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 鞏固新知。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在做第1、2題時可以讓學生感受相應算式間的聯系,以利于學好減法計算。
2、 做“想想做做”的第3、4、5、6題。
學生分組練習,讓學生分別把各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可以組織游戲,或者用線連一連等。
第6題可以讓學生看看填好后的統計表,說說從表中能知道些什么,還可以想到什么。
四、 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