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題:《我換牙了》第一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青島版一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5-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翟乃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2、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經歷統計過程,初步感知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

教學課時   1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照相的游戲

(教師有目的的找幾個掉了牙的同學到前面來,讓大家給他們照相。)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什么了?

生:他們掉牙了。

生:我也換牙了……

師:你也換牙了嗎?換了幾顆?噢,原來大家都換牙了,那么關于換牙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誰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 …

師:有這么多情況,大家能記住每個同學換幾顆牙嗎?(不能)

2、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換牙的情況,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老師很清楚地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換了1顆牙,2顆牙,3顆牙呢……

(設計意圖:掉牙、換牙是發生在每個小學生身上的事情,一年級學生正值換牙期,通過“照相”的游戲,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統計的欲望,體驗統計的必要性。)

二、調查整理,體驗過程。

1、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匯報

生1:可以用舉手的辦法。例如:老師說換3顆牙的舉手,那么換3顆牙的同學就舉手,我們數一下就知道換三顆牙的有幾人了。

生2:可以用排隊的方法。換1顆牙的同學站一排,換2顆牙的同學站一排,換3顆牙的同學站一排。

生3:記名字的辦法……

2、收集數據:

師:小朋友們的辦法都很好,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每人一個小貼畫(小標志),你掉了幾顆牙,就把貼畫貼在黑板上幾的下面。

(設計意圖:第一次學習統計,如果分組去統計數據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可以不重復、不遺漏地收集數據。)

3、整理數據:數一數,掉了幾顆牙的有多少人,記在下面,并填在統計表中。

4、認識象形統計圖:根據整理的數據用自己喜歡的標志畫象形統計圖。

5展示學生的統計圖:

6、引出課題:剛才小朋友們通過數一數、涂一涂、填一填,把換牙的人數記下來,這個記下來的過程就是統計。(板書:統計)

7、分析數據,提出問題

師:看了小朋友們整理的結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師小結:通過統計小朋友解決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參加到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提出問題的全過程,完整地體驗統計的過程。)

小朋友,你知道嗎?在換牙期間,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潔,要經常刷牙。不要用舌頭舔剛剛長出來的新牙,更不要咬鉛筆頭,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這樣才能使你的牙齒更整潔、更漂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換牙期間的衛生常識)

三、鞏固拓展,實踐應用

1、小組活動,統計愛吃的水果(蘋果、香蕉、桔子、梨)。

(1)用先記錄再整理的方法來統計一下自己最喜歡吃哪種水果。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小組中喜歡每種水果的人數記錄下來并填好統計圖和統計表。

(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讓學生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交流記錄方法和統計結果。

(3)說說從統計結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課題:《我換牙了》 第二課時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翟乃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利用學生身邊的有趣的和真實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體驗統計的必要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具體的操作認識統計圖,并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能與同學之間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形成決策。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合作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小朋友的牙齒叫做乳牙,一共有20顆,小朋友到6歲的時候,乳牙開始脫落,又重新長出新的牙齒,這個階段稱之為換牙。小朋友們,你們換牙了嗎?

出示板書:我換牙了

二、新課講解

師:我知道我們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換牙了,那么,你換了幾顆牙?

生1:3顆

生2:2顆

師 :我知道我們小朋友有的換了三顆牙,有的換了兩顆牙,還有的沒換牙,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換2顆牙、3顆牙、4顆牙的各有幾人呢?(激起學生學生尋求答案的好奇心)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 :剛才小朋友們都很認真地探討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

一組:我們用的是舉手的辦法。例如:組長說換3顆牙的舉手,那么換3顆牙的同學就舉手,我們數一下就知道換三顆牙的有幾人了。

二組:我們用的是逐個記錄的辦法。例如:劉洋同學換了3顆牙,我們組長就在本子上寫上他的名字,然后再寫上3個。

師 :小朋友們的辦法都很好,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也響了幾種辦法,把他們繪制成表格發到了各個小組長那兒,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整理一下。

師巡視指導學生真確填寫、涂畫表格。(表格為課本所提供的三種表格)

師 :剛才老師大致看了一下,發下小朋友們永、4種辦法填寫了表格,真了不起,下面請小組匯報一下。

一組:我們從左向右涂表格。每一個格代表一個人。每行中途了三個格就代表環2顆牙的人就有3個人。

二組:我們從上向下涂表格。每一個格代表一個人。每行中途了三個格就代表環2顆牙的人就有3個人。

三組:我們從右向左。

四組:我們在3顆牙后寫4就代表有4人換了3顆牙。

師將學生所做表格張貼在黑板上,展示整理結果。表揚做得好的學生。

師 :剛才小朋友們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有了這么多的發現,像這樣整理的辦法就叫做統計。

板書:統計

師 : 看了小朋友們整理的結果,你知道了什么?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請小組同學一起解決。

生1:我知道我們組有幾人換了2顆牙,有幾人換了3顆牙,有幾人換了4顆牙。

生2:換2顆牙的比換3顆牙的同學多幾人?

生3:換4顆牙的比換3顆牙的同學少幾人?

生4:一共幾人換過牙?

師:通過統計小朋友解決了這么多的書學問題,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知道嗎?在換牙期間,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潔,要經常刷牙。不要用舌頭舔剛剛長出來的新牙,更不要咬鉛筆頭,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這樣才能使你的牙齒更整潔、更漂亮!

(引導學生了解換牙期間的衛生常識)

師:前面小朋友們合作認知了統計的方法和過程,下面請大家用你們喜歡的統計方法去統計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圓柱體、長方體、球體和正方體。

小組操作,培養合作意識,師擇優及時表揚。

師:通過統計,你知道哪種物體最多,哪種物體最少?

你還知道什么?請小朋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三、練習。

1、 你最喜歡吃哪種食物?

列舉家庭食譜中常見的食品:青菜、米飯、魚、肉、雞蛋、龍蝦等。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講一下偏食的害處)

2、 試一試。

做一下課本自主練習第二題。讓學生學會用知識。(若時間短可把此題刪掉)

四、課堂小結。

1、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生活中那兒需要統計?請小朋友在小組內說一說。(讓數學去指導生活) 

2、 本節課同學們表現得很好。看今天“誰最棒”的冠軍是那一行?我們可以把它做成一個“一(2)班堂上表現統計圖”。

小組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紅五星的個數 (  )個 (  )個 (  )個 (  )個

那個小組的紅五星最多?那個小組的紅五星最少?一組比二組多幾個?

請同學們下課之后根據統計表回答上面的問題,并試著提出新的問題。

課題:《大蒜有幾瓣》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翟作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7頁,統計。 

課時:第八單元第三課時 

  活動目的: 

1、使學生經歷大蒜瓣數的研究過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數的一般規律;鞏固統計及有關知識。 

2、使學生會用初步的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意識,體驗研究的 

活動準備:大蒜若干頭,實物投影儀,大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出研究的問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請聽好了:兄弟好幾個,圍著欄桿坐,脫掉白衣服,露出大肚子。猜一猜,是什么?(學生舉手猜謎) 

師:對,是大蒜!這里有一頭大蒜(出示一頭大蒜),里面有很多的蒜瓣,我們來數一數有多少瓣。1、2、3、……13,這頭大蒜有13瓣。 

那么,誰能對大蒜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提出:①其它的大蒜有幾瓣?②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 

師:對呀,是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呢?大蒜的瓣數有沒有規律呢?  

二、探索研究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數到底有沒有規律,怎樣去研究呢?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呢?請各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是:①數一數一頭大蒜有多少瓣;②多掰開幾個大蒜數一數;③記錄下大蒜的瓣數;④進行分析;⑤太辣,不能吃;⑥不能把蒜皮亂扔等等。) 

師:大家想的辦法真多,真好!請大家再商量一下,怎樣才能讓人家一眼就看出你們小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是:①用符號表示蒜瓣;②用數字表示蒜瓣等等。) 

三、具體實施研究的方法 

師:老師讓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很多的大蒜,就放在你們面前的小盒子里。 

×××,你的大蒜是從哪兒收集來的? 

×××,你的呢? 

師:下面,咱們就按剛才討論的辦法進行研究吧! 

(學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四、收集整理數據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研究的結果? 

(各個小組將記錄的結果在投影儀上展示研究的結果: 

師:能說一說你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嗎? 

  (各小組的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表達的意思) 

師:各小組都把自己本組研究的大蒜的情況展示出來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我們班研究的情況都展示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是:①看一看我們班里每頭大蒜的瓣數;②每個小組匯報,把全班的情況整理出來,等等。)  

師:我用(大蒜簡圖) 表示一頭大蒜,在下面寫上數字表示瓣數,象這樣: 

表示12瓣的大蒜有4頭(師邊說邊演示粘貼圖片)。 

師:每個組選兩名代表,一個報數,一個粘貼,其余的同學注意觀察他們貼錯了沒有。 

(全班統計的可能結果如下: 

五、分析總結 

師:觀察一下今天我們研究的這些大蒜的瓣數,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然后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是:①我發現13瓣的大蒜頭數最多;②我發現不是所有的大蒜都有13瓣;③我發現最多的瓣數是19瓣,最少的瓣數是4瓣;④我發現11、12瓣的一樣多;⑤我發現15瓣的比14瓣的、16瓣的多;等等。) 

師:大家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①為什么大蒜的瓣數都不一樣呢?②有沒有超過19瓣的大蒜?③有沒有1瓣的大蒜?等等。)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都是本地產的大蒜,也可能其它地方的大蒜不是這種情況,小朋友們以后可以去研究。 

師:小朋友們,今天玩的開心嗎?下次我們再玩,好嗎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1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國麗)

教學內容:

20以內數的認識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對數數、20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

    對數數、20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準備:

    電腦、小黑板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回顧整理”我們復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等知識”,知道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意義,并從中發現了一些規律,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課堂練習。

    1、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數?數給大家聽

    2、同位互相出20以內的加減題。(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三、鞏固練習。

    1、請同位互相出題做。(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練習題,說說自己的算法)

    2、分組練習。引導學生4人一組(一名學生出題,其他學生計算,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綜合練習。

    1)出示第1題。先給學生講明活動規則和要求,注意要求學生說出數的組成以及對數位的認識,再組織學生以小組位單位進行活動。(靈活運用數字卡片,進行數的排序、大小的比較等方面的鞏固練習。)

    2)出示第2題。(練一練,進行數數的練習,也是讓學生通過“涂一涂”進行設定排列貴了練習。)學生先數數花生的個數,完成連一連,涂顏色時先讓學生觀察8個花生的顏色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設計排列規律,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完后在小組內交流。

    3)出示第3題。(是一道找規律的開放性練習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找出兩組數中所圈數的規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獨創性。

    4)出示第4題。(是一道“我說得數,你們擺算式”的小組活動涂,目的是進行20以內數的加減法練習)或活動前線說明活動規則和要求,輪流出示表示得數的數字卡片,反復練習,達到正確、熟練的目的。

    四、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得很好,能正確計算,還能提出數學問題,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完成練習。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你們喜歡的東西,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數學。

作業設計:

    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練習題

板書設計:

11-3=     14-8=      16-7=     13-4=      11-2=     19-9=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2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國麗)

教學內容:

    20以內數的加減法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20以內數的加減法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

    20以內數的加減法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準備:

    電腦、小黑板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回顧整理”我們復習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等知識”,知道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意義,并從中發現了一些規律,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課堂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1-3=     14-8=      16-7=   

    13-4=     11-2=     19-9=   

    2、同位互相出20以內的加減題。(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三、鞏固練習。

    1、請同位互相出題做。(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練習題,說說自己的算法)

    2、分組練習。引導學生4人一組(一名學生出題,其他學生計算,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綜合練習。

    1)出示第5題。(兩幅情境圖)通過第一幅圖提出“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人?”,復習20以內的加法,通過第二幅圖“球場上人數的變化”,復習20以內的減法。練習時要充分利用圖中信息,達到一圖多用的目的。

    2)出示第6題。(是比較兩個算是結果的練習,既復習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也復習了數的大小比較)

練習時,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比較,也可以不計算通過觀察、分析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學生完成練習后,要強調交流。

    3)出示第7題。(給得數是7的部分涂色,鞏固20以內數得加減法。)練習時,應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互相檢查,說說涂出來的是什么,比一比誰圖的漂亮,以達到啟發興趣的意圖。

    4)出示第8題。(復習有關分類和統計的知識)練習時讓學生說說打算怎樣整理,然后按照統計表中的要求進行整理填寫結果,引導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確定的標準進行。

    四、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得很好,能正確計算,還能提出數學問題,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完成練習。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你們喜歡的東西,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數學。

作業設計:

    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練習題

板書設計:

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人?     9+9=18(人)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3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劉麗欣)

教學內容:

分類與比較、統計整理復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間的聯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對分類與比較、位置這部分做整理復習。 

3、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對分類與比較、統計的整理復習。 

教學難點:對分類與比較、統計的應用。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雪山樂園中參觀了涼亭和滑雪場,復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加減法。圣誕節到了,你們看,誰來了?(課件) 圣誕老爺爺帶來幾棵圣誕樹(指黑板),等我們把這些樹上掛滿知識果實以后,老爺爺就會送禮物給我們。想得到禮物嗎? 好,讓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起走進雪山樂園。(板貼課題:雪山樂園)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天真可愛,為了符合學生學習特點,以圣誕老人派發禮物來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二、復習: 

 1、復習分類與比較 

(1)師:圣誕老爺爺接著帶領我們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雪山樂園右下圖) 

(2)師:這么多的冰雕小動物,你能給小鹿和小松鼠比比個嗎?(板貼:高矮)它們還能比什么?(板貼:多少、大小) 

(3)師: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師:同學們回答真積極,老師請兩個同學過來,你們說他倆該怎么比較?(學生回答)現在老師和他比較,你又發現了什么?(師:看來誰比誰很重要,不能單獨的說誰高或者是誰矮。) 

(6)師:同學們既會看又會說,還真的是很會“比較”呢!(板貼:比較) 

【設計意圖:在本節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出冰雕小動物不同之處,并以此展開對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較。同時,教師滲透比較的對象發生變化時比較的結果也發生變化的數學思想。】 

2、復習統計 

(1)師:如果想知道這些冰雕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該怎么辦?(統計一下) 

(2)師:好,請你們小組合作完成手中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3)【板貼四個小組統計表】師:誰能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統計的?(學生說,教師隨機提煉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并板貼。) 

(4)剛才我們說的這些“分一分、數一數、排一排”的過程就是“統計”。(板貼:統計) 

(5)(課件出示)看這張統計表,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口頭提問并口頭解答。) 

【設計意圖:在本節教學環節中,由學生獨立解決老師所提出問題,引出對“統計”知識的回顧應用。同時,在小組交流中,回顧整理統計的方法。】 

三、律動:同學們,現在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讓我們一起來拍拍手。

(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看誰能說出和老師意思相反的詞,并做出動作。(師說大,生說小) 

【設計意圖:在輕松的氛圍中,回顧復習位置、比較。】 

四、練習: 師:好,剛才我們休息了一會。接下來,我們再努力闖過兩關,圣誕老爺爺的禮物就會來啦!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

 1、第一關分一分:(課件)這兩個小朋友的房間太亂啦,大家能幫忙整理一下嗎?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請打開書第115頁,大家按照統計表對以上物品進行分類統計。 

【實物投影展示訂正】學生說數量,老師表揚數一個劃掉一個的好方法。

 2、第二關:比一比。(課件)師:你看到了什么?。追問,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嗎?

五、小結:

今天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同游玩了雪山樂園和數學王國,同時裝飾了幾棵圣誕樹,這些知識果實是:統計、分類、比較。圣誕老爺爺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滿意,所以他要把禮物送給大家!同時他也祝愿同學們圣誕節快樂!(課件)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4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劉麗欣)

教學內容:圖形與位置的復習整理

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間的聯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對圖形與位置這部分做整理復習。 

3、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對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整理復習。 

教學難點:對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應用。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模型。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雪山樂園中參觀了涼亭和滑雪場,復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數的加減法、分類與比較、統計。圣誕節到了,你們看,誰來了?(課件) 圣誕老爺爺帶來幾棵圣誕樹(指黑板),等我們把這些樹上掛滿知識果實以后,老爺爺就會送禮物給我們。想得到禮物嗎? 好,讓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起走進雪山樂園。(板貼課題:雪山樂園)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天真可愛,為了符合學生學習特點,以圣誕老人派發禮物來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二、圖形、位置的復習 

1、復習立體圖形(課件出示)

(1)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師:仔細觀察一下,圖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圖形,在哪?(學生一一說明,教師隨機板貼。) 

(3)師:你們的桌子上就有這些形狀的物體,小組同學摸一摸、說一說他們的樣子。(學生從學具盒中拿出相應物體摸一摸、說一說,感受物體的特點。教師隨機指導。) 

(4)師:誰愿意上來和大家說說這些物體的樣子。(生自己選擇,拿的是什么體,它是什么樣的。)

(5)師:教室里也有這些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朋友,你能找到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糾正。) 

(6)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圖形”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板貼:圖形) 

【設計意圖:在本節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觀察主題圖,回顧以前學過的圖形,并從圖中找到與學過圖形相對應的物體。然后通過摸實物進一步感知各種圖形的特點,同時說出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物體。真正的把學過的知識整理并運用。】 

2、復習位置 

(1)師: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誕老爺爺還會帶我們去哪呢?(課件出示)

 (2)師:咦,圣誕老爺爺呢?(課件) 

(3)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小組內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它們都在哪兒?(師巡視,隨機指導。) 

(4)找生交流。(是板貼:前后、上下、左右) 

(5)師:同學們看的很認真,你們看老師現在在哪? 

(6)你能說說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誰嗎?我們平時說話還經常會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說一個嗎? 

(7)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看來“位置”的知識還真不少呢!(板貼:位置)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的教學中,由找圣誕老爺爺引導學生對位置的描述,然后讓學生具體說說圖中每個圖形的位置,最后說說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詞語來描述的例子。通過以上幾個環節,來復習整理并鞏固位置的這部分知識。】

三、律動:同學們,現在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讓我們一起來拍拍手。

(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看誰能說出和老師意思相反的詞,并做出動作。(師說大,生說小) 

【設計意圖:在輕松的氛圍中,回顧復習:位置、比較。】

四、練習。

師:好,剛才我們休息了一會。接下來,我們再努力闖過兩關,圣誕老爺爺的禮物就會來啦!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

1、第一關:圈一圈。(課件)師:這個叫小華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細觀察,想象出是“前、后、側”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來。問: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斷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側面,你是怎么判斷的?

2、第二關捏一捏:同學們,你們喜歡捏橡皮泥嗎?(喜歡)。請你捏一個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者是球的物體送給圣誕老爺爺吧!(學生捏) 

【實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說。我相信圣誕老爺爺一定很喜歡!

五、小結: 

今天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同游玩了雪山樂園和數學王國,同時裝飾了幾棵圣誕樹,這些知識果實是:圖形、位置。圣誕老爺爺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滿意,所以他要把禮物送給大家!同時他也祝愿同學們圣誕節快樂!(課件)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5

      (備課人:太河中心小學   陳懷田)

教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思想教育:通過復習,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基礎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認識知識間的一些聯系。

基本技能: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能力培養:使學生的計算技能更加鞏固,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數學意識和數學思維的初步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認識知識間的一些聯系。

2、使學生的計算技能更加鞏固,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數學意識和數學思維的初步能力。

現代化教學手段:課件、實物投影

分層教學:分組教學法、游戲教學法

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形式、問題討論形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孩子們,前幾節課我們對本冊書的內容,做了細致的復習,相信大家都想檢查一下自己掌握的怎樣了。老師現在就帶大家到海底樂園去檢閱一下大家的風采。大家打開書翻到120頁,

看看海底樂園有什么?數清它們的個數,你還能踢什么問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練習,

同學們,我們學過的知識大家都掌握得很好,今天大家自己檢查一下,哪些知識掌握的最牢固,同學們打開書,看107頁我們要練習的內容“我學會了嗎?”

第一題:

1、指導學生弄清題意,觀察圖片。

2、教師提要求,學生自己填寫表格。

3、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題:

1、指導學生弄清題意。

2、教師提要求。

3、各人填寫。(全班進行)

4、全班交流,及時糾正。

第三題:

1、出示題目,明確要求。

2、三個小組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故事講得好,算式列得對。(小組競賽)

3、全班交流,教師對優勝組進行獎勵。

三、教師小結

1、談話,剛才大家表現的都很好,我們現在就走進收獲園,看你在這一學期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