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統計教科書第93頁、94頁. 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食品圖片。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供原始數據,并指導 看圖.
師:大家喜歡聽故事嗎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聽?
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叫聰聰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聰聰。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請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來為我慶賀,你想認識它們嗎?瞧,這就是我的朋友們。
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1.提問。
a.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
b.不知道,沒數清,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
3.提問。
a.三種動物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匯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a.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b.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
c.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再看畫片。(慢動作的。)
6.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真聰明!板書課題:統計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簡便?為什么?
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7、4、6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只?請看!
3.繼續看畫片。
4.提問:這個同學統計的對嗎?你們統計對了嗎?
5.你能不能把這些數量填到表中?
6.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計表。
7.展示學生填的統計表,集體訂正。
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三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b.他涂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涂的又對又漂亮!你們涂對了嗎?
4.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么?
練習應用
1.聰聰明天要過生日了,現在它在干什么?我們去看看。
2.繼續看動畫片。
(小猴聰聰):這么多好朋友來我家,我要買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們。
這么多好吃的,我該買些什么招待它們呢?小朋友,你能幫我選一選嗎?
3.大家愿意嗎?
4.打開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聽清要求:根據聰聰家來的客人和食品的種類以及數量,先小組討論一下要選哪幾種食品,把食品的圖片貼在這個表的上面(出示統計表),下面寫出所選食品的數量,然后每位同學再根據所選食品的數量,在下圖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出示統計圖)。
6.展示、評價。
a.××,給大家說一說,你選了哪幾樣?為什么這樣選?
b.還有誰愿給大家說一說?
c.這么多同學想說,這樣吧,說給同位聽一聽。
7.看著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8.同學們幫助了聰聰,聰聰可高興了。
9.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歡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見!
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統計的方法。比如,剛入學時,老師要統計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安排好座位;學校要統計出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訂做校服,這些都是運用了統計知識。
實踐活動
課下就請你做個小小統計員。咱們學校有這么多樹,你能統計一下有幾種,各有幾棵嗎?
現在我們就拿好筆和要填的表到校園里去看一看,統計一下。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從學生熟知的投籃比賽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體育比賽中的統計得分用到的就是統計知識,學生對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小動物投籃比賽的場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統計的目的非常明確,為下一個環節的調查統計指明了方向。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探索統計的方法,使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起用小方格來表示紅花的盆數,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這種表示方法,為下一個環節正式的統計圖的出現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時我要學生用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數據,對學生來講是個比較生疏的方法,要指導練習。我給學生推薦了用寫“正”字的方法,就讓他們來統計,結果發現有的學生無所適從,所以在這里我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