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表(全冊總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回讀、寫;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會把2-10各數分成兩個數,會把十幾分成十和幾;會比較20以內得數的大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初步學會用數與他人交流。
(2)結合具體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10以內的加減計算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兩個數相減、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會用學過的加減計算解決用圖畫形式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簡單的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3)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和分針,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會用整時和大約幾時表述時間。
(4)會比較一些常見物體的輕重。
教材重點:認數(一)、認識物體、加法和減法、統計、認數(二)、認識鐘表、加法
教材難點:認識鐘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及
情況分析
教學措施 1、 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 應用形象直觀的教具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4、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
5、加強圖形初步知識的教學。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教學進度表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環境教學要點
一 數一數 2 9.1-9.2 分別數1~10個物體的個數。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3.讓學生體會學習方法。 讓學生通過實踐、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 兒童樂園:愛護環境
二 比一比 2 9.4-9.7 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
1. 聯系學生生活選取素材。
2. 恰當地呈現問題。
3. 練習安排多有變式,且承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學會比較的方法和比較的標準。
三 分一分 2 9.8-9.9 把一些東西按某種標準分類。
1. 巧選例題素材。
2. 練習題包含了不同的分類要求,梯度明顯。 通過學習會分一些簡單的物品
四 認位置 3 9.10-9.14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
2. 在操作活動中把握方位。
3. 實際體驗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能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關系
五 認數(一) 12 9.15-9.30 1.認數時逐步抽象概括,重視引導學生規范地 寫數。
2. 重視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
3. 多方面展示 0 的含義。
4.直觀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5. 教學10的認識時滲透 10 個一是 1 個十。
6. 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認識1-10各數及各數的大小比較并認識表示大小的符號 野外的蘑菇不亂采
六 認識物體 4 10.9-10.12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教材的呈現順序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堆積木的場景---分離出研究對象 ;典型物體---實物表象 ;
圖 形---一般性表象 ;名 稱---幾何知識 ;舉例、分類--- 應用、拓展 2. 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 .安排動手操作型的實踐活動:有趣的拼搭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環境教學要點
七 分與合 9 10.13-10.23 1.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2. 注意溝通分與合的聯系。
3. 逐漸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
4.讓學生在游戲中有興趣地練習和記憶。 能掌握10以內數的不同分法。 34、38、39頁美化環境
八 加法和減法 25 10.26-11.27 加、減法的含義,口算10以內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 重視加、減法含義的教學。
(1)例題都從現實情境引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通過操作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3)通過“一圖一式” “一圖二式” “一圖四式”發展對加減法含義的認識。
(4)能正確的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 豐收的果園 例題美化校園:植樹、澆水
九 統計 2 11.30-12.1 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1. 有趣的情境產生統計需要,激活 統計方法。
2. 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注意不要顛倒分、排、數的順序,不要拔高教學要求。
3、能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十 認數(二) 8 12.2-12.11 認識 11~20 各數。
1. 在操作活動中理解 10 個一是 1 個十,初步感受滿10進一的好處。
2. 由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 11 ~ 20 各數
的組成,初步認識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
3. 繼續培養學生的數感。
4. 安排 10 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為學習 能認識數位,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并能正確口算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環境教學要點
十一 認識鐘表 3 12.14-12.16 進位加和退位減做準備。
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
1. 充分利用學生認鐘表的已有經驗,在交流中形成認識。
2. 組織形式多樣的練習,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滲透一天有 24 小時 會認鐘表,知道時針和分針并會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
十二 加法 12 12.17-12.31 1. 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現象。
新的計算教學過程:學生面對情境問題產生計算欲望自主選定計算策略,設法計算 相互交流,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 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樣化是對群體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設計形式多樣、數量較多的練習, 以使學生達到熟練口算的程度。
4.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理解20以內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十三 期末復習 4+機動 1.4- 1、 熟練地數出數量是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理解20以內每個數的含義,會書寫0-20各數。
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