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
領域分類 內 容
數
與
代
數 知識
與
技能 認識20以內的數;
20以內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
認識物體的輕重、長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半時。
解決
問題 聯系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余數的實際問題;
空間
與
圖形 知識
與
技能 認識上下、前后、左右;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解決
問題 簡單幾何體的分類;
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統
計 知識
與
技能 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象形統計圖;
簡單統計表。
解決
問題 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能用圖表表示整理結果;
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說明。
實踐與
綜合應用 大家來鍛煉(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迎新年(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各單元的教學內容
各單元的教學內容
一、生活中的數學
(二)各課知識點:
可愛的校園(數數)
知識點:
1、按一定順序手口一致地數出每種物體的個數。
2、能用1-10各數正確地表述物體的數量。
快樂的家園(10以內數的認識)
知識點:
1、能形象理解數“1”既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集合。
2、在數數過程中認識1-10數的符號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數除了表示幾個,還可以表示第幾個,從而認識基數與序數的聯系與區別:基數表示數量 的多少,序數表示數量的順序。
玩具(1~5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
2、會正確書寫1-5的數字。
小貓釣魚(0的認識)
知識點:
1、認識“0”的產生,理解“0”的含義,0即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分界點。
2、學會讀、寫“0”。
文具(6~10的認識與書寫)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的個數。
2、會讀寫6-10的數字。
二、比較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動物樂園(比大小與比多少)
知識點:
1、比較動物誰多誰少有兩種策略:一是基于“數數”,二是進行“配對”,從而體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學會寫法,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體驗“同樣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義。
高矮(比高矮、比長短)
知識點:
1、長短、高矮、厚薄都屬于物體長度的比較的問題,只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習慣把水平放的物體的長度比較叫比長短,把垂直擺放的物體達到長度的比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體上下距離的比較叫比厚薄。它們的比較方法是相通的。
2、認識高矮的區別,知道比較高矮、長短、厚薄時要在起點相同的情況下才能正確比較。
3、知道高矮比較的相對性
輕重(比輕重)
知識點:
1、經歷比較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及輕重的相對性。
2.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間接比較輕重,滲透了等量對換的思想,對學生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三、加減法(一)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有幾枝鉛筆(加法的認識)
知識點: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2、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現了圖形應用題,要讓學生學會看圖形應用型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幾輛車(初步認識加法的交換律)
知識點:
1、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會列出不同的算式,從而形象直觀的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
2、鼓勵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可以出現兩個不同的算式,并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
摘果子(減法的認識)
知識點:
1、會讀寫減法算式,能說出減號的意義,理解減法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理解圖意,并根據圖意寫出減法算式,從而學會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感悟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小貓吃魚(得數是0的減法)
知識點:
1、進一步體會減法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意義。
2、提高5以內數減法的計算能力。
3、會把加法算式轉化減法算式。
猜數游戲(6,7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學會“6”和“7”的加減法,感知并了解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
2、根據圖意能列出“一加一減”兩道算式。
3、正確口算“6”和“7”的加減法,并能表達算式的含義。
跳繩(8,9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在具體情境中有序地寫出8、9的不同的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2、正確口算“8”和“9”的加減法。
可愛的企鵝(8,9加減法的綜合練習)
知識點:
1、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并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2、認識“大括號”,理解圖中“大括號”和“問號”表示的含義。
3、根據圖中數量關系,聯系加減法含義,能正確列式,學會“求整體”時用加法解決,“求部分”時用減法解決。
分蘋果(10的加減法)
知識點:
1、從實際問題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正確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
3、本課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作為10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
操場上(解決減法問題)
知識點: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減法算式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2、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的表達兩者之間多幾、少幾的關系
3、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體驗誰比誰少,誰比誰多的相對性,意思是一樣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來解決。
乘車(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
知識點:
1、知道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算式的含義和“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運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大家來鍛煉
知識點:
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以內物體的個數。
2、鞏固基數和序數的區別,能給事物正確排序。
3、正確理解圖意,能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
4、根據情境提供的數學信息,學生可以正確比較“多、少”“高、矮”,體會比較的相對性。
新課標第一網
四、分類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整理房間(分類的含義和方法)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2、讓學生懂得把物體按一定的標準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3、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在分類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力、判斷力,動手操作能力。
整理書包(用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點:
1、讓學生經歷整理分類的過程,體驗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
2、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讓學生懂得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五 位置與順序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前后(前后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注意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順序與描述物體的準確位置兩者之間的區別。
2、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這個答案不唯一,不僅僅有一個松鼠,還有兔子、烏龜和蝸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讓學生會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2、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能用語言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
2、能在情境中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進一步再體會:兩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們所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對著面,他們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綜合應用)
知識點:
綜合運用前面三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物品的位置與順序的描述活動
六、認識物體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各課知識點:
物體分類(立體圖形的認識)
知識點:
1、對幾何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直觀辨別物體的四種形狀及其名稱。
2、能對簡單的幾何圖形進行分類。在具體的分類活動中,知道可以選擇很多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教材只呈現按大小和形狀的標準分,是因為它們都是幾何研究的對象。
你說我擺(幾何體認識的練習)
知識點:
這個數學活動,對“說”的和“擺”的都有一定要求:說的一方要清晰、有條理地描述眼前幾何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擺的一方則要根據聽到的信息,一邊在頭腦中建構空間圖形的表象,一邊用相應幾何體模型把它擺出來。雙方還要就擺的與說的是否一致進行確定。
七 加減法(二)
(一)本單位知識網絡:
(一) 各課知識點:
捆小棒(11~20各數的認識)
知識點:新課標第一網
1、計數器表示數的方法是擺小棒表示數的方法的簡化和抽象:
計數器上的數的“十位”與“捆”對應,“個位”與“根”對應。這次抽象形成了極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認識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十”,知道“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擺一擺、數一數、捆一捆活動中,認學生認、讀、寫11~20各 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以及數的組合。
搭積木(十幾加(減)幾的加減法)
知識點:
1、用形象的積木,幫助學生認識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即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為加法,減少為減法。)
2、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計算方法都是先在個位上加或減,然后再與十位上相加或相減。
3、在計算中找規律,理解加法中加號兩邊的數交換位置,相加結果不變。減法中,被減數不變,減數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
知識點:
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
2、理解湊十法的簡便性。(把與9相加的另一加數分解成1和幾,使9和1湊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數,就是“9+?”的湊十法。
3、直接對進位加法的算式進行計算,以作為鞏固練習。
有幾棵樹(8加幾的進位加法)
知識點:
1、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9+?”的經驗探索“8+?”的計算方法。
第一種方法:把 8湊10,分解另一個加數。
第二種方法:把8分解,將另一個加數湊成10。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3、正確熟練地口算8加幾。
買鉛筆(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一))
知識點:
1、學會“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
2、讓學生探索并學會“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及相關數學問題。
3、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第一種方法:個位上的數不夠減9或8,從十位退一在個位加十再減。
第二種方法:將十幾分解10和幾,用10減9或8,再用結果加上分得的另一個數。
第三種方法:逆向思維,做減法想加法, 9(8)加幾等于十幾,十幾減9(8)就等于幾。
第四種方法:十幾減9可以想成用個位數加1。(十幾減9就用幾加1)
以上幾種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學生明確退位減法的算理。
跳傘表演(十幾減內的退位減法(二))
知識點:
1、正確計算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減5、4、3、2等數的減法在教學實際情況中進行穿插安排。)
2、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美麗的田園(解決問題)
知識點:
1、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3、使學生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4、多角度的認識一個數,建立數感。
八、認識鐘表
(一)本單元知識網絡:
(二) 各課知識點: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
知識點:
1、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的數字以及長短針的作用,知道指針轉動的方向。
2、正確認讀整時、半點。并說出時針和分針在整時和半點的指向特點。
小芳的上午(估計接近整時的時間)
知識點:
1、進一步鞏固認讀整時、半時。
2、估計整時應先看時針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針是否在數字12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