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閻圣德(一至三單元)、胡大福(四至五單元)
單元名稱 小節標題 知識要點 目標要求 重點難點
一、負數 1.負數(教材第2至4頁) 1、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并了解它們的讀法和寫法
2、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2、 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
3、 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數量的實際例子,體會對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負數(教材第5至7頁例題) 1、 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
2、 會在數軸上比較正數,0,負數的大小。 1、 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初步滲透數軸的概念,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
2、 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體會數軸的排列規律,會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二、圓柱和圓錐 1.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特征 1、 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及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側面及圓柱的展開圖。
2、 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從實物抽象到幾何圖形。 圓柱的特征,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2.圓柱的表面積 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 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探索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 通過對已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新知識。
3、 通過探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能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圓柱的體積 體積公式的推到及計算方法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到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3、 在公式的推到中滲透轉化的思想。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到過程。
2,圓柱體積的計算
4.圓錐的認識教材第23-24例1 1、圓錐的特征
2、圓錐的高 1、從觀察實物出發,使學生抽象出幾何圖形---圓錐,認識圓錐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的高,掌握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3、知道圓錐的側面是曲面
4、培養學生觀察。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認識圓錐的高
難點:自己動手做圓錐的模型
5.圓錐的體積(教材第25,26的內容) 1、公式的推導
2、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1、理解并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重點: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
難點: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三、 比 例 比例的意義(教材第32,33頁的內容) 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1、通過現實情景,認識比例。
2、在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在教學中。通過了解國旗的比例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1, 認識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2, 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引出新的知識。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第34頁的內容) 比例的性質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提高學生觀察,計算,發現。驗證和總結的能力
3、在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探索數學問題的樂趣。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解比例(教材第35的內容) 解比例的方法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使學生掌握接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的性質,將解比例改寫成解方程。
成正比例的量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和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分析問題 1,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
成反比例的量(教材第42,43頁的內容) 1、 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判斷的方法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和概括能力
3、通過學習,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總結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抽象出反比例的關系式
比例尺 1、 比例尺的含義
2、 能根據比例尺的含義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運用比例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學會用比例尺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材第56-58) 放大和縮小的方法 1、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和縮小現象,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征,能按要求將圖形放大和縮小。
2、培養學生把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到處存在著數學 明確圖形各邊按照相同的比放大和縮小后,大小發生變化,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的方法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材第59.60頁的內容) 用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比例關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答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能力 1, 認識正反比例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
自行車的數學問題(教材第66-67頁的內容)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運用所學的園,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了解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系。知道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2、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統計 1.扇形統計圖數據分析,教材P68,例1、2.折線統計圖數據分析,例2 1、扇形統計圖中的模糊數據。
2、比較、判斷統計圖要有統一的標準。 1、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2.、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3、經歷綜合運用統計知識的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分析、表達的學習方法。
4、溝通知識的前后聯系,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重點: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難點: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對統計結果作出正確解釋,根據統計結果作出準確的判斷、預測。
五、數學廣角 1.抽屆原理。教材P70例1、P71例2、
2..抽屜原理的應用。教材P72例3 1、 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及一般模型。
2、“抽屜原理”的推理過程。
3、“抽屜原理”的應用。 1、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
3、.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抽屜原理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判斷誰是蘋果,誰是抽屜。
節約用水 比例、統計知識的綜合應用,教材P74 1、比例知識
2、統計知識
3、我國的水資源現狀 1、進一步鞏固比例知識及簡單的統計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3、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現狀。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學習過程,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在學習活動中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加強環保意識,使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重點:對收集到的一定時間水龍頭漏水的量進行測量分析。
難點:提出具體的節約用水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