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向元喜 程育新 陳俊
單元名稱 小節標題 知識要點 目標要求 重點難點
一、四則運算 1.加、減混合和乘、除混合運算 加、減法混合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從左到右。 通過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理解“先乘除,后加減”。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同級混合運算試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運算。
2. 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重點:理解掌握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過交流,弄清解題思路。
2.有加、減法和乘、除的混合運算 加、減法和乘、除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第先乘除后加減。
1、1、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掌握沒有括號的乘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乘除,后加減。
3、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重點:理解并掌握加、減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根據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
突破方法: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
3.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1、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一題多解的方法。
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歸納發現的括號的題目的運算順序。 重點:理解并掌握的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會正確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突破方法: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探究發現。
4.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 有“0”的運算:0×任何數=0;
0÷任何數=0;0+任何數=0;任何數-0=0;0不能做除數。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的特征。
2體會“0”在計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概括能力。 重點: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理解有關“0”的計算。
突破方法:通過計算練習,總結歸納出有關“0”的運算中“0”不能做除數。
二、位置與方向 1.位置與方向(一) 1、認識平面圖上的東、南、西、北以及起點的位置關系。
2、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具體位置。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突破方法:運用直觀演示,小組討論,掌握方法,再動手實踐,再總結方法 。
2.位置與方向(二) 1、理解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并會描繪兩個物體的相對關系,
2、會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1、 進一步掌握物體間的位置、方向、和距離。
2、 會用位置與方向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難點:畫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突破方法: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觀察,在學生的操作中突破重難點。
三、運算定律與簡便算法 1.加法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a+b=b+a、結合律:a+b+C=a+(b+c)
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難點:如何在題目中加以運用。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計算過程,發現規律,
2.加法運算定律的綜合運用 1、學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活用和巧用讓學生發現簡算題的特點。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學會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如何靈活地應用運算定律。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發現問題的特點。
3.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a×b=b×a、結合律a×b×C=a×(b×c)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分配律:a×(b+C)=a×b+ b×c 1、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義,培養分析,歸納的能力。
2、 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3、 區分乘法的分配律與結合律的不同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義。
難點:區分乘法的分配律與結合律 。
5.簡便計算 連減式題的計算a-b-c=a-(b+c)
1、 理解并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2、 培養學生靈活計算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重點:理解并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難點: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突破方法: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中交流,選擇算法。
連除式題的計算a÷b÷c=a÷(b×c) 1、 理解和掌握連除式題的簡便算法,提高計算能力。
2、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悟能力和靈活的計算技能。 重點:理解并掌握連除式題的簡便算法。
難點: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突破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體驗。
6.簡便計算在生活中的運用。
利用25×4=100和125×8=1000進行生活中的一些巧算。 1、 會運用簡便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提高計算計巧,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會運用簡便計算解決管理科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用不同的立法解決問題。
突破方法: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中交流。
7.生活中的數學----營養午餐 1、定律的綜合運用。
2、對學生進行飲食科學性的教育。 1、學會運用數學知識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掌握科學的飲食方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重點:學會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難點:根據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菜肴的搭配方案。
突破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分析結論,合理安排方案。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小數的數位順序表和小數的讀寫法。 能說出小數的意義,記住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小數計數單位。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 小數的性質、大小比較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記住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能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理解由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重點:小數的性質。
難點: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生活中的小數 生活中的小數和名數的改寫。 理解什么是名數、單名數和復名數,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的名數。
教學重、難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和把數改寫成用“萬”或用“億”作單位的數。
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怎樣準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五、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 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及其應用。 重點: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內畫高。
難點: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按角、按邊進行分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是180° 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會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圖形的拼組 用三角形拼組四邊形和圖案。 會用兩個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會用三角形拼組圖案。 重點:掌握“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一規律。
六、小數的加減法 小數的加減法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小數的加減法。能應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七、統計 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的意義
繪制方法
看圖獲取信息、分析信息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體驗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從圖中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合理的推測。
八、數學廣角 植樹問題 各種不同的植樹方法(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只栽一端;
封閉栽樹)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實驗探究、理解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提升(歸納推理、轉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