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知識要點及教學目標1-6年級二上冊 教學反思(人教新課標二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撰稿人:蘇慶華(一至四單元)、楊文薈(五至八單元)

單元名稱 小節標題 知識要點 目標要求 重點難點

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1、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單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長的物體的方法。 1、 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 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 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4、 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5、 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認識米、用米量 1、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做單位。

2、米和厘米的關系。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能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線段的認識 1、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它有“直”的特征。

2、畫線段的方法。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理解并掌握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兩位數加兩位數

1、不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100以內兩位數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發現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兩位數減兩位數

1、不退位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退位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

3、用減法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應用題。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5、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掌握用筆算方法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并明白其算理;能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

學會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加減混合:加減混合試題的運算順序和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1、掌握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使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靈活使用口算或加減法豎式等方法計算連加連減的問題;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三、角的初步認識 認識角 認識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畫角。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3、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觀察、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稱并學會畫角的方法。

認識直角 認識直角和直角的符號,知道直角是一種特殊的角,學會辨識直角。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并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掌握判斷直角的方法和畫直角。

四、表內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認識 乘法運算的意義;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會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4、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內容。加強學生對乘法的認識。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掌握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6的乘法口訣 1、口訣間的關系。

2、用口訣寫乘法算式。 1、 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熟記乘法口訣,學會運乘法口訣求積。

2、 通過觀察、操作、嘗試、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掌握口訣的結構和規律理解口訣的來源,掌握推導口訣的方法。

乘加、乘減試題 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1、使學生會計算乘加、乘減式題,讓學生感受解決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理解并掌握運算順序。

用數學 根據乘法的意義,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掌握簡單的乘法應用題,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會提出乘法計算的問題,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五、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 (1) 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 能辨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對稱圖形 (1) 通過欣賞圖片,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 

(2) 通過“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條恰當的直線即對稱軸,對稱軸兩邊的部分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夠完全重合)。 

(3) 能辨別軸對稱圖形,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中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點,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鏡面對稱 (1) 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 經歷探索、掌握鏡面對稱現象基本特征的過程(鏡子里外的兩個圖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發展空間觀念。  1.認識鏡面對稱現象,了解鏡面對稱的性質。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鏡面對稱現象,了解鏡面對稱的性質。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

六、表內乘法(二) 7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學會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 1、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3、使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得的較大的發展。 1、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倍的意義及應用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利用操作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并探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的計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4)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

3、學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并能夠正確進行解答。

4、初步學會分析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的聯系,學會看線圖。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學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并能夠正確進行解答。

3、初步學會分析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聯系,學會看線段圖。

8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3、通過乘法口訣的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1、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9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能根據乘法的意義正確推導出9的乘法口訣。

2、能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9的乘法口訣的推導。

乘法口訣表 1、知道利用表格來整理知識比較簡潔、清楚。

2、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1、通過讓學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訣表,使學生知道利用表格來整理知識比較簡潔、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看一看擺一擺 (1) 利用主題圖復習第3、4、5、6單元的相關知識(觀察物體、角的認識、表內乘法)。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價值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動手操作,鞏固對所學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變化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使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學會正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重點。

2、培養學生使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難點。

七、統計 (1) 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簡單的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畫正字)。 

(2) 進一步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的),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 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樣本容量、比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讓學生嘗試作出簡單的決策(95頁內容可以設計決策問題)。  1.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1、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八、數學廣角 簡單的排列和組合 (1) 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讓學生經歷擺學具、畫圖示、列圖表等過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具體過渡到抽象。 

(3) 能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在活動中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準確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簡單的推理 1) 經歷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 

(2) 能借助“做標記”、“列圖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方法進行推理。 

(3) 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