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6-6-19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第一課時: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具準備:將課本第1頁的“復習”中的表格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

問: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什么?(讓兩個學生說一說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分別叫什么?(被乘數(shù)、乘數(shù)、積)

還可以叫什么?(因數(shù))

2.復習整數(shù)乘法中因數(shù)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guī)律。

出示小黑板的復習題。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學生打開教科書,在書上自己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訂正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第2欄與第1欄比較,因數(shù)有什么變化?積有什么變化?

第3欄與第1欄比較,因數(shù)有什么變化?積有什么變化?

第4欄與第1欄比較,因數(shù)有什么變化?積有什么變化?

反過來比較:

第3欄與第4欄比較,因數(shù)有什么變化?積有什么變化?

第2、1欄與第4欄比較呢?

說明:這個規(guī)律非常重要,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課。

要求:學生自己拼一拼,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指一名學生在黑板用兩個鈍角三角形擺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問:每個鈍角三角形的面積和拼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每個鈍角三角形的面積是拼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D.小結:教師結合黑板上分別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圖指出:通過上面的實驗,兩上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不論是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

(1)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有什么關系?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關系?

(3)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求?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再問:在這個算式里為什么要除以2呢?(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高,而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要再除以2)

E.教學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師:前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用S=ah來表示,同樣的我們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又可怎樣表示呢?

學生試寫,教師板書:S=a×h÷2或S=ah÷2

三、鞏固練習。

第九課時:步測和目測

教學內(nèi)容:步測和目測。(課本第87~88頁)

教學要求:認識步測和目測的作用,掌握步測和目測的方法,能夠用步測和目測測出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學生試說一說測量的意義?

2.測量土地一般用哪些工具?

3.怎樣測定一條直線?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測量土地的方法以及用工具測量距離。當沒有測量工具或?qū)y量結果不要求十分精確時,也可以用步測和目測。(揭示課題:步測和目測)

2.學習步測的方法。

(1)步測時,必須知道自己一步的長度是多少。首先要測定一步的長度。

讓一名學生在教室邁幾步,然后講清一步的長度指左(右)腳尖至右(左)腳尖的距離。把學生的一步距離用粉筆在地面上畫出,即可量出一步的長度。

(2)求平均一步的長度。

由于一個人走一段路,每一步的步長不均勻,這就需要先測量出一步的平均長度。

先用卷尺量出一段距離,再用均勻步子沿直線走上三、四次,記好每次的步數(shù),然后用總距離除以步數(shù)和就等于一步平均長度。

3.講解例1。(課本第87頁)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三十二的第4題。

讓學生說一說7-1.9-4.1,1.6×9+1.6是怎樣計算的,有沒有簡便算法。

二、做練習三十二的第5題。

解釋“兩筐同樣的梨”的含義就是說兩筐梨的價錢一樣。訂正是要學生說一說是根據(jù)什么等量關系列方程的;算術法的解題思路是怎樣的:兩筐同樣的梨,第二筐比第一筐多賣4.8元,是因為第二筐比第一筐多3千克,所以推出3千克梨的總價是4.8元。

三、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題。

三道題都做完后,進行訂正,讓學生說說每題可以用哪幾種方法解答,哪種方法比較簡便。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確:第(1)、(3)題既可以用算術方法解答,又可以用方程解答,但算術方法比較簡便;第(2)題用方程解答比較簡便。

四、做練習三十二的第8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有幾個未知數(shù)?設哪個為X,根據(jù)哪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五、做練習三十二的第9題。

做題前,讓學生找出下面題的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