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不能缺少學生說(擺正學生說的位置)
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中心小學 唐公卿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出一定的時間、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語言反映思維,語言豐富思維。俗話說“聽其言,知其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通常是借助語言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語言的訓練十分重要。通過語言交流,反映學生學習中思維的活動。同時,借助語言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法;對問題的不同表述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培養學生動口的方法很多,如說一句完整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語言和思維同步訓練,鼓勵對問題的不同表述;通過討論,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重復老師的語言等。
數學語言按其所用的主要詞匯和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三種數學語言在表述同一個數學概念、命題、公式等數學對象和關系時,其本質屬性是一致的,它們可以相互轉化。進行三種語言的相互轉化,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意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過去的課堂教學大多存在著單純地講數學、聽數學、練數學,忽視引導學生將實際情境的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學生體驗不到數學的客觀性,認識的是抽象的數學符號,削弱了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數學學習不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而更應該是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勵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探索與創新,同時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聽懂課堂內容的基礎上,老師應充分地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讓學生把自己的見解充分地表達出來,與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慢慢地培養學生成為理解題意和表達題意的解說員,培養一部分課堂活躍分子,成就一部分數學小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這些數學小老師成為課堂中的主角,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接受過程,更是一個創造過程。每節課怎樣讓學生發現、探索、創造是教師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允許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學習數學,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統一的模式,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從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讓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課堂上激起了學生思維差異的火花,不同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思維過程,這正是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生長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慢慢形成嚴謹的計算方法和規范化的數學語言。
過去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感受是“學數學就是練題”;“數學抽象、枯燥,難學”。這些體驗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產生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需在具體的情境中得到認知和感悟,從中做出正確的分析、估計和判斷。教師放手讓學生思考、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生努力成功后,教師給以適度的褒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常常在這樣的熏陶下,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和正確的數學認識,進而逐步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數學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