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四步探究”理念下應該怎樣備課?備教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備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找起點。備問題,為學生探究提供平臺。備知識的呈現形式、為學生創新提供機會。
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新課程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缺少了對學生的關注,備課就失去了它基本的意義。“四步探究”教學法的“閱讀質疑、自主探索”“多元互動、合作探究”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備學生、備教材的同時,還要分析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設計適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教學內容和問題。如何備課才能使“四步探究”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堂課的教學中,是每一位濮陽縣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四步探究”理念下應該怎樣備課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我備課的一點體會。
一、備教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無論那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上課之前老師都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教材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課堂發揮得淋漓盡致。備課時我們不僅找重點、難點,還要弄清楚新知識點、知識的增長點、弄清楚所要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積的變化規律,例題滲透正比例思想方法,積不變的規律滲透反比例思想方法。有時看上去比較簡單的內容也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如:一年級比多少這樣單一的內容卻同樣滲透了對應思想方法,1-5的認識卻滲透了初步的統計思想。
在備課時有時根據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聯系性,還要添加一些內容。如:積的變化規律前面有一小節“速度x時間=路程”這一內容,與老教材相比,刪去了單價、數量、總價等常見的數量關系,相對來說消弱了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學習,老師也不如原來重視了,這樣造成學生對這些數量關系的模型建立的不好。這樣一來后面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找數量間的等量關系就成了難題了,以及后面學習正反比例時,學生就不容易判斷出兩個量是什么比例。這樣一來添上單價、數量、總價等常見的數量關系的教學、重視分析數量關系,同時對我們解決問題也至關重要。新教材還有一些概念刪去的也不少,這并不代表不需要總結,不需要掌握。有時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總結、掌握。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已經被刪掉,但是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需要學生自己總結,并且掌握。
有時根據需要還需補充一些資料,搜集一些生活素材。如估算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就很有必要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素材。在學習《加法的估算》時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這樣的生活素材:小明打算去超市買一個38元的籃球和一個7元的跳繩,小明帶多少錢合適?收銀員收多少錢合適?讓學生在這樣的生活情境體驗、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估算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學無處不在的,生活的多姿多彩也提供了很多素材讓學生去發揮,去實踐,去挖掘,去開拓。
二、備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找起點。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可見備學生是我們備課的重要一環,只有了解學生現有 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設計課和上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備學生的經驗 。備學生要考慮學生學習新內容的知識積累情況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己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是教育教學中最關心的問題, “四步探究”教學法還要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因而我們才能準確把握本節課的教學起點。
備學生存在的問題 ,教師要事先預測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的困惑問題、出錯問題、未解決問題 并考慮對策,回顧以往往屆學生的課堂情況和你的策略,針對本班學生實際調整策。
如在學習《小數的筆算加減法》這一節時,課前我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發現對數位相同的小數的筆算加減,大多數會列豎式,并能正確計算。數位不相同的小數的筆算加減出錯較多,出錯的大多數是把末位對齊,還有的同學無從下手,沒有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整數加減筆算的影響,造成位數不同的小數筆算也把末位對齊。整數加減筆算對小數的筆算加減法有負遷移影響。通過備學生來進一步確定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備學生了解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出現的困惑問題。在備課的過程中把學生這些問題再進一步梳理,設計出解惑的方法及對策。
三、備問題,為學生探究提供平臺。
“問題”是學生探究的核心。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精髓在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學能力。 “四步探究”教學法的“閱讀質疑、自主探索”“多元互動、合作探究”,問題始終是這兩個教學環節的靈魂。
“閱讀質疑、自主探索”環節中結合教材內容設計針對重點、難點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去探索,可以使學生閱讀、探究知識有目標,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課時,出示了這些問題: 通過閱讀例4,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要解決那些問題?課本中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分成幾組,還有幾人?”這一問題的。你喜歡那種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為什么用除法?
“多元互動、合作探究”這一環節重點是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學生通過讀書自學沒解決的問題。所以老師在備課時一定
要考慮那些問題學生可能提不到,還必須要解決,需要老師補充了,那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與延伸等。那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老師要設計這些問題 ,要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預設。
四、備知識的呈現形式、為學生創新提供機會。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的結果,那么教學就不是傳授、灌輸知識的活動,而是激發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怎樣呈現知識有利于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利于學生發現知識、創造知識,是一個值的考慮的問題,也是“四步探究”教學法的靈魂所在。
如:容積和容積單位這節,在學習升和毫升的進率時,我打破了一般的呈現過程,而是讓學生拿出剛才已經驗證的容積是200毫升的紙杯和標有一升的飲料瓶,裝滿水倒一倒看能倒幾杯,學生通過操作發現恰好能倒5杯,這時我接著問如果倒入100毫升的瓶中可以倒幾瓶呢?你有什么發現呢?這時有幾個孩子興奮的站了起來,激動的說我發現了升和毫升的進率是1000。孩子的驚喜勁不亞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學生看過讀過的容易忘記,學生通過自己操作發現的不容易忘記。所以在設計課時盡量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創造知識。
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是本人在“四步探究”理念下備課中的一點體會,在備課時我們備的內容不僅僅是這些,還需我們進一步去探討。
參考書目:1、《四步探究》資料
2、《新課標》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