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
淺談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數學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要關注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小學數學作業如何進一步改變現狀,在有效性作業的設計上有突破性進展,關鍵是在設計常規性作業的同時,根據新課改要求更應設計自主性作業。要把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體,這樣就能把學生從封閉的數學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煉,去實踐,從而實現數學學科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做到學科間融合,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一、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童趣性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后,我設計了一道“幫助小青蛙找媽媽”的游戲性作業,即:池塘里有好多荷葉,小青蛙的媽媽就藏在得數是142的荷葉下面,請你幫助它找一找媽媽在哪片荷葉下面。這樣設計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具有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生活化的作業,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1、生活觀察:觀察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窗戶、房子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么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征的圖形你有什么感覺?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些軸對稱圖形。
2、生活調查: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后,可讓學生調查家里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生活實驗: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后,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藥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生活探究: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三、設計層次性的作業,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睘榇,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每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機會,使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1、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一星練習、二星練習、三星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后,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星級作業:
*:(1)5.4×72+5.4×28 (2)(1.25+2.5)×4
**:(1)5.4×99+5.4 (2)7.5×10.1
***:(1)7.4×5.6+7.4×5.4-7.4 (2)8.4×7.2+0.84×28
2、自選型練習。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如:在學習分數乘法后,可以給學生提供以下信息:據《金融時報》發布的消息,2006年夏天,我國農業生產喜獲豐收,平均每公頃增收150千克,全國共增收2.52億千克,比去年增長3%。讓學生根據此信息進行提問,并自行解答。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創新者
開放性作業,內容形式新穎,問題解決具有發散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在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同時,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答案,較好地激發學生探索、發現的創造意識。另外,開放性作業起點低、層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樣化,學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進行思考,體驗成功,體現“人人掌握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大眾數學的思想。
如: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后,可設計這樣的題目:
“天天樂”快餐店推出以下優惠措施:
套餐 18.00元 冰淇淋 7.00元
第一周:每套16.20元;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二周:降價20%;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三周:買5套以上打七折;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如果每人給你20元錢,你準備在哪一周買?你打算怎么買?
請你設計購買方案,并說明你設計的方案的優點是什么?
總之,新課程改革中的作業設計,應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創造型模式之上,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樂于接受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機械、模仿式的完成作業為自主探索式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成作業不再是以“練”為主,而是以“做”為主,通過做來體驗數學,認識數學,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