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重的教學壓力下,如何既能讓教師的教學工作能輕松一點,又能保證和提高教學效率呢?我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習教學常規管理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選擇適當的預習內容。為了能掌握學生的預習能力,了解學生以前的預習習慣,我選擇了比較容易預習的內容:《小數乘整數》。我沒對預習提具體的要求,但同時我也向學生提出:明天的數學課,我們先做習題,再檢查預習的效果。第二天的數學課,學生的練習題完成得相當的好。由于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很容易理解,所以,練習后,我讓學生總結小數乘整數的方法時,學生通過總結和歸納都比較準確的得出了正確的方法。這時,我乘機贊賞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我看到孩子們眼里閃現出動人的光彩。由于是給學生的第一堂數學課,所以,我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信心:只要你認真的預習,就會學到知識。當然,由于預習水平的不同,每個學生得到的知識水平是很難界定的,所以,預習后的課堂也十分的重要。但我明顯的感到,預習后的學生表現得很自信,因此,教學的速度會有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在理清了教學流程后,注重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很顯然,課前預習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每個人參與學習的機會增多了。 由些可見,課前預習與否,是決定課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條件之一。又如教學《游戲的公平性》時,布置的預習任務是:1、仔細觀察書中的主題圖,然后根據課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設計一個表格并作好記錄。2、什么是游戲的公平?怎樣設計游戲規則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不公平的游戲了嗎?怎樣修改就公平了?由于學生課前充分的預習,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就會變得非常的活躍,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的想發表自己的而看法。課堂氣氛很感染人。下課的時候,有的孩子不由自主的說:“這節課咋這么快就下課了!”聽到孩子們這樣的感嘆,我的心里總會感到一陣陣的溫暖。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預習。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計算課、概念課、解決問題、周長、面積、體積公式的應用,包括實踐活動課都很適合學生預習。像“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發現規律”之類就不適合學生預習,因為這類知識預習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的培養。況且,像“打電話”這類知識,大多數學生是很難入手預習的,預習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對于小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這樣他們才會有更大的興趣。比如,在“打電話”的學習中,我照例讓學生預習了,而在第二天的數學課上,我發現學生完全是一頭霧水,根本找不到正確的切入點。這也不怪學生,完全是我對本課的估計不足。因此,這次的失敗后,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學生預習的。
二、制定科學有效的預習檢查制度。預習,是學生的獨立學習探究的過程,而由于學生個體差異,預習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很聽話,回家真的認認真真的預習,思考了老師提出來的問題,而有的學生回家卻不預習,敷衍老師。所以預習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針對不同的預習內容,我會制定不同的預習方案和檢查制度。
如分數的加減法這類計算課的預習,我要求學生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讀教材,把例題讀完,例題中需要完成得作業用鉛筆坐在書上。如果例題沒問題,走第二步,完成書上的做一做。第三步,提至少一個你認為很難得問題,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問題,并且要書寫在作業本上。對于第三步,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步,這一步可以避免學生機械的按例題復制方法,學生在做完練習后還要回過頭來總結難點,提醒同學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這樣還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好習慣。第二天的課堂上,我一般是先訂正預習作業,再討論學生提的問題,最后總結預習的效果,鼓勵學生的探索,祝賀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在討論學生的問題這一環節上,會是我作為新課的重點內容,我以學生的提問做為引子,引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提的問題有的很簡單,我會盡量讓學生解決,學生提的比較難的問題,我就重點講解。可是,學生的預習很多時候并不能發現更深的問題,在這時候,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體會教材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總之,預習后的課堂,要求教師能放手讓學生充分的發揮,還要能組織學生沉下去研究和分析,這樣才能使預習后的課堂更生動、更有研究氛圍,切忌輕描淡寫的走過程,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學得膚淺,表面上學生都懂了,但大多數的學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問的問題是:為什么?你怎么知道?
三、有效的激勵機制很重要。小學生的自覺性很差,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能提高預習的效果。我在課堂上總結預習效果的時候,除了口頭的激勵或批評,還會在評比欄中顯示出來。有精彩的提問,精彩的答問,我都會獎勵學生一顆象征智慧的星星,同樣,預習中偷懶,沒完成預習作業的就會被扣掉一顆星,當星星的顆數在正常數量以下的自然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所以,目前為止,我班的學生在預習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5年級下學期,我甚至有一些內容完全讓學生自學后直接先考試,再總結難點。對于考得好的,評比欄里的星星肯定要增加的。我欣喜的看到,有的學生已經習慣超前學習,并且個別學生已經不滿足教材上的內容,開始研究自己更感興趣的問題。
總之,小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有助于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上都應做自己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實現學習上質的飛躍,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