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案 (西師版六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9-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8~50頁例1、例2,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一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探討“兩內項之積等于兩外項之積”的過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組比例。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撲克牌10張(2~10以及A),圓規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一輛汽車4時行160 kM,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多少?這個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發現了什么?

   12∶16      34∶18      4.5∶2.7      10∶6

   教師:同學們發現4.5∶2.7和10∶6的結果是一樣的,說明了什么?(這兩個比相等。)這兩個比你能用等號連接起來嗎?(能。)請同學們用等號把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這節課我們在比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揭示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探究比例的意義

   小黑板出示例1:兩組同學同時在操場探討竹竿長與影子長之間的規律。列表如下:

   竹竿長26……

   影子長39……

   教師:觀察上表,你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并求出比值。把這些比都寫出來。

  學生討論并寫出比,完成后抽幾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教師選幾個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觀察這些比,哪些能用等號連接?把能用等號連接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9∶6,6∶2=9∶3……32=96,62=93……

  教師: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比例嗎?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意義。(板書:比例的意義)

  教師:2∶9和3∶6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導學生說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他們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斷2∶5和80∶200能否組成比例?并說明理由。

  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第50頁的課堂活動。

  3.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教師:在一個比例里,有四個數,這四個數分別叫什么名字?同學們看看書就明白了。

   指導學生看書后匯報。

   教師:請同學們分別找出3∶2=9∶6和62=93的內項和外項。

   學生找出后,隨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

   要求學生找出剛才自己說的幾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在比例里,靠近等號的兩個數是內項,剩下的兩個數是外項;如果寫成分數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4.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探究發現了比例的一個秘密,就是組成比例的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比例還有一個秘密,你們愿意去尋找嗎?(愿意)你們任意找一個比例,把它們的內項和外項分別乘起來,又可以發現什么?

   學生初步發現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后,教師提醒學生:是不是每個比例都有這個規律,多找幾個比例試一試,如果把這個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教師:同學們通過多個比例的探究,發現它們都有這個規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這個規律嗎?

指導學生歸納后,教師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并且告訴學生,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5.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教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可以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一下,0.4∶25能否和1.2∶75組成比例?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因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提高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討論后指名說: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    )和(    ),內項是(    )和(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    )=(    )×(    )。

  (3)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2,3,4和6

作業布置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題。

   要求:第(1)小題用比的意義來判斷,第(2)小題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第(3),(4)小題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判斷。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的第2題,教師訂正。

教學小結 先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感想說收獲,教師再進行全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