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市來蘇鎮來蘇小學 彭菊
設計理念:
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數學,而數學活動是打開數學思維的金鑰匙。將數學內
容融入到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生動、具體地情境中主動的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教學內容:
《不確定現象》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19-122頁的內容。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內容:活動1:轉轉盤-----認識生活中非此即彼的不確定現象;活動2:拋硬幣------體驗非此即彼的不確定現象;活動3:摸彩球-----用多種方法描述不確定現象;活動4:擲骰子------體驗多種可能動不確定現象。
教學預定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發現認識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2、能夠用不同的方法描述不確定現象,幫助學生理解不確定現象。
3、通過完成對不確定現象的描述,引導學生多元化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到不確定現象的存在性。
教學難點:
能夠用多種方法描述不確定現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孩子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今天,森林里又有一場比賽,兔子正在準備參加比賽呢。不過這次可不是慢吞吞的烏龜和它比賽了,是獵狗要和驕傲的兔子比賽,想去看看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狗兔賽跑的畫面)。比賽已經開始了,現在獵狗和兔子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在比賽結束之前,咱們來預測一下,比賽的結果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猜是兔子贏,可能會猜是烏龜贏,可能會猜是平局。]
師:比賽結束之前咱們能確定比賽的結果嗎?(不能)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類似的情況,許多事情或者說現象發生的結果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也就是說,有些事情發生的結果不能確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不確定現象”。(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體驗感悟
(一)、活動一:轉轉盤,認識生活中非此即彼的不確定現象。
1、師:教師出示轉盤,孩子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師:請孩子們猜一猜,轉動轉盤之后,指針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猜指針指在紅色上,也可能猜指針指在綠色上]
2、請10名同學來轉動轉盤,師生共同完成統計表。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合計
紅色 ()次
綠色 ()次
3、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統計表,從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二)活動二:拋硬幣,體驗非此即彼的不確定現象
1、師:(教師出示一枚硬幣)通常我們把有字的一面成為正面,有花的一面成為反面。根據你們的經驗,你覺得硬幣落地后,可能出現哪些情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猜正面朝上,也可能猜反面朝上。]
2、師:到底剛才的猜測對不對呢?現在咱們一起來驗證。你們覺得應該怎樣拋硬幣最安全、最有序、最公平呢?
教師征求其他學生意見,并讓學生做示范,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方法拋硬幣。
3、活動要求:同桌合作拋硬幣,一人連續拋十次硬幣,另一人記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填好統計表。如下:
拋硬幣情況統計表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
五
次 第
六
次 第
七
次 第
八
次 第
九
次 第
十
次 合 計
正面朝上 ( )次
反面朝上 ( )次
4、學生親自體驗,收集數據。匯報統計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統計表,從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三)活動三:摸球-----用多種方法描述不確定現象
師:孩子們玩過抽獎的游戲嗎?今天我們也來玩玩這個游戲,好嗎?
游戲規則:摸到黃球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送給他的一份小禮物,摸到白球的同學就沒有獎品,每人最多只有一次機會,請把握住自己的機會。
師:摸獎活動開始!
1、全白。
教師演示放球的過程,放五個白球。
[預測]:(1)學生都不愿意來摸獎,師:為什么?
生:因為摸不到黃球。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里面只有白球沒有黃球。
師:能確定嗎?
生:能
師:那咱們就說一定摸不到黃球。誰還能說出與眾不同的話來表達這個意思嗎?
生:一定能摸到白球。
師:誰來驗證他們的說法是否正確?
(2) 學生愿意來摸獎,師:你認為自己能中獎嗎?引導學生發現摸球的結果是能夠確定的。
2、半白半黃
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怎樣放球呢?
生:再放幾個黃球進去。
師:為什么要這樣放呢?
生:這樣放就有可能中獎,有可能不中獎。
生:這樣可能摸到黃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
師:現在把這5個黃球放進去,誰來試一試?
在摸球之前先猜一猜可能會摸到什么球?
3、全黃。
師:如果老師希望每個同學摸一次就能中獎,應該怎樣放球呢?
生:把白球拿出來。
生:只剩下黃球。
師:為什么要把白球全拿出來,只剩下黃球呢?
生:因為里面只有黃球,只能摸到黃球,就一定會中獎。
師:可能摸到白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白球。
師:誰來驗證他們對說法是否正確?
學生親自摸球驗證。
4、對比三次不同的摸球情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描述不確定現象。
師:剛才大家都玩得很高興,現在咱們來回想一下剛才摸球的情況。(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三次摸球的圖片)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預測]:1、生:我發現第一個盒子里只有白球,結果就只能摸到白球。
生:不可能摸到黃球。
師:你能肯定摸球的結果嗎?
生:能。
師:這是不確定現象嗎?
生:不是。
師:我們稱這種能確定結果的現象為確定現象。
2、生:我發現第二個盒子里發現第二個盒子里有兩種顏色的球。
師:那摸球的結果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呢?
生: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這是不確定現象。
3、生:我發現第三個盒子里只有黃球,結果就只能摸到黃球。
生: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這是確定現象。
(四)活動四:擲骰子------體驗多種可能動不確定現象
1、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種你們熟悉三東西。瞧瞧是什么?
師:誰來給我們介紹介紹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生:方方正正的,是個正方體。
生:上面有1、2、3、4、5、6個點。
師:你們擲過骰子嗎?是怎樣擲的?
學生說說擲的方法,討論出一種最安全、最有序的方法。教師或學生示范。
2、學生以桌為單位。一人連續擲10次骰子,另一人記錄,完成統計表。如下:
擲骰子情況統計表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
五
次 第
六
次 第
七
次 第
八
次 第
九
次 第
十
次
合 計
一點 ( )次
二點 ( )次
三點 ( )次
四點 ( )次
五點 ( )次
六點 ( )次
學生親自試驗,注意在擲之前先猜一猜結果。
2、匯報統計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從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擲骰子有可能擲到1點,有可能擲到2點,有可能擲到3點,有可能擲到4點,有可能擲到5點,也有可能擲到6點。
生:這是不確定現象。
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說說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或確定現象。
2、今天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