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瓜果飄香
教學目標
1、認識瓜果的基本形狀和了解色彩運用的規則。
2、初步了解觀察性繪畫的基本方法。
3、增強親近生活的熱烈情感。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1、揭示課題
(1)老師拿出一塊布,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并蒙上其眼睛,拿一個水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聞,去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
(3)揭示課題:瓜果飄香。
二、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水果的形狀和顏色。
(1)學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過的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2)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水果是什么?為什么?
(3)說一說哪一種水果最美麗,為什么?
(4)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水果和吃到過的水果。
三、品位體驗
1、教師拿出部分水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體驗和感受。
(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點;
(2)用鼻子聞一聞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3)用嘴巴嘗一嘗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導學生說一說各種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學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體驗不同的水果,并嘗試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內在的美。
四、自主表現
作業要求:將觀察分析與想象遷移相聯系,經組合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瓜果。
教師巡回協助輔導。
五、小結評價。
第四課 快樂的小鳥
教學目的
了解小鳥的形態、結構、花紋、色彩;
懂得用點、線、色來畫小鳥。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感受與激趣)
1、聽一聽:創設情境,教師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聲音》(有小鳥的叫聲)供學生欣賞,然后討論:你聽到了什么的叫聲?
2、看一看:教師播放一段小鳥的錄像片或展示圖片,然后討論:你看到了哪些小鳥?有什么不同的形態和花紋?
3、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過的、喜歡的小鳥的色彩和形態。
4、演一演:全體學生表演小鳥的各種姿態和動作,進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小鳥的故事。
二、學習新課
1、教師出示課題“快樂的小鳥”,通過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小鳥的形態結構(頭、眼、嘴、身體、翅膀、尾巴、腳、羽毛、色彩、花紋)。
2、小組合作探索小鳥的畫法。
3、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不同藝術表現手法和不同的小鳥形態,同時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現不同形態、色彩、花紋的小鳥形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4、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大紙上畫一群快樂的小鳥。
5、教師協調各組之間的協作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表揚個性探究型作業,同時鼓勵學生添加背景。
三、講評
1、教師組織學生相互欣賞,分享創作的快樂。
2、學生談體會:我學會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發現?我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五課 美麗的花背心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塑料袋制作出背心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運用廢舊圖書、舊掛歷、縐紋紙,舊紐扣等多種材料進行裝飾的能力。
3、增進學生對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這件背心漂亮嗎?它跟你們平常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你們想不想也有一件這樣的背心呢?
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制作方法
1、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背心是怎么做出來的?上面的圖案和裝飾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出示幾種不同圖案的背心讓學生欣賞并自由討論制作方法。)
2、總結:先把塑料袋下面的縫合處用剪子剪開成背心,再從圖書上把自己喜歡的圖案剪下來,并貼在背心上,也可以用縐紋紙做成蝴蝶結或剪成花邊,還可以選一些你喜歡的紐扣、絨球進行裝飾,這樣一件漂亮的背心就做好了。
三、交代要求,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1、把你最喜歡的動物和圖案剪下來貼在背心上,可以貼對稱的,也可以貼不對稱的,花邊一般比較有規律。顏色可以用同色,可以用多種色,也可以用單色或變換色,只要協調大方就行了。
2、鼓勵學生自己創作,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畫面,選擇材料要恰當,細心拼貼,粘貼要牢固。
四、小結評價。
第六課 七彩虹(1)
教學目的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認識常用色;
2、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幅有彩虹的畫;增加學生的自然常識。
教學過程
一、 設疑導入
小朋友你知道美麗彩虹是有哪七種顏色組成的嗎?
二、學習新課
1、教師出示七種顏色的色標卡。
2、學生辨認:紅、橙、黃、綠、青、藍、紫。
3、學生辨認七種不同的色彩。具體認識表現彩虹的七種色彩的名稱。
4、分析理解
小朋友,你知道這七種顏色的正確順序嗎?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
5、混色游戲
教師示范將紅色水杯和黃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導學生觀察變化;再請小朋友把黃、藍兩色和紅、黃兩色分別混合,觀察顏色的變化;
學生參與混色游戲活動,并在活動中觀察和學習色彩的變化,看一看色彩的變化,說一說觀察的結果。 通過直觀的游戲活動進一步認識顏色,增強學生對色彩變化的注意力。
第七課 七彩虹(2)
教學目的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認識常用色;
2、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幅有彩虹的畫;增加學生的自然常識。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范圖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看了這些畫以后的想法。
2、你能正確并按照順序表現彩虹的七種顏色嗎?
3、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嗎?
4、學生欣賞教材范圖,鞏固彩虹的七種顏色以及其順序印象。
5、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強體驗,在體驗中加強知識的記憶并為激發思維做鋪墊。
二、 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你想把彩虹畫成什么?
美麗的彩虹是降落傘的傘頂、美麗的空中河道------;
三、請學生說一說,畫一畫,教師巡回輔導。
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彩虹的想象。
四、學生繪畫活動,表現自己的想象或則表現和彩虹有關的故事。
運用語言激發思維,在繪畫活動中鍛煉思維能力提高繪畫表現能力。
五、總結評價,教師總結。學生自評和互評。
第八課 線條想象畫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線條想象畫;
2.要求學生正確說出四邊種線條的名稱,并知道各種線條所表示的意義;
3.讓學生想象構思隨意畫出來的亂線,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及想象力;
4.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看錄相引出舞龍燈,引起學生的興趣
“今天,老師讓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錄相,請看吧!”學生看過錄相后,引導學生說出錄相里人們舞龍,老師講一些關于舞龍方面的知識,然后帶領學生根據錄相也來舞龍。
二、線條娃娃舞龍燈,教師示范強調
“剛才,小朋友舞龍燈時無意中已經走成了許多美麗的線條,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1)利用不同小樂器的聲音引出四位線條娃娃,使學生知道各種線條的名稱及所代表的意義。例如:聽到大鼓的聲音,折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折線和鼓聲一樣粗壯有力。聽到小鈴聲的聲音波浪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波浪線和鈴聲一樣優美、婉轉。
(2)利用線條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龍的形式引出教師聽音樂示范講解,并強調:a 線條娃娃舞龍的時候,要不斷地改變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b線條不允許斷;c根據音樂的不同用不同的線條作畫。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想象
(4)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線條娃娃舞龍走的路線,看它能變出一個什么有趣的圖案,并用完整的語言講出來。
(5)老師總結:象這幅畫一樣,由各種線條組成并且又經過小朋友的想象,把它變成許多種有趣的圖案,這樣的畫叫做線和條想象畫,明確線條想象畫的定義。
(6)引導學生欣賞兩幅線條想象畫,從而總結出線條想象畫有的可以從整體來想象,有的可以從其中一部分來想象。
三、學生進行線條想象畫的創作活動
1.學生聽音樂作畫,要求學生根據音樂的變化而運用各種線條來作畫。
2.學生繪畫涂顏色。
四、評講作品。
第九課 小小手
教學目標
1、對自然形手有一個新的認識(勞動的手、美麗的手)并產生對手進行描繪的欲望;
2、在對手形的描繪想象變化與添畫過程中,讓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增強;
3、在自主、開放、快樂的學習中畫一幅較有創意的手形想象畫。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設疑。
1、教師多媒體出示幾種有代表性的手的圖片,并請學生猜一猜這是誰的手。
2、教師設問:小朋友!你覺得手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3、設問二:你覺得什么樣的手是最美麗的手,什么樣的手是最神奇的手呢?
4、學生根據教師提示自由思考,大膽地進行猜想和回答。
二、欣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欣賞范圖手形游戲
2、出示手形想象畫掛圖。
學生觀察范圖,并比較范圖的差別,自由的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3、師:你能說說這些手形畫中最喜歡的是哪一幅嗎?哪一幅色彩最鮮艷,
4、哪一幅想象最豐富,哪一幅花紋最好看?
5、請幾名同學上臺,沾濕小手并在黑板上表達各種樣子的手,看誰表達的手最有趣。
6、學生上臺大膽表現自己想表現的手形,并作大膽的聯想。有認識手轉入如何表現一雙或者一只美麗并富有創意的手形畫。
三、看示范講步驟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作業的全過程。
2、學生觀看教師示范的過程,并根據教師的示范自由發言提問。
3、熟悉手形創意畫的整個表現過程,形成印象。
四、學生大膽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小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