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通師二附小 教者 施丹瑾 年級 三 時間 05.8.18
課題 認識周長 等第
教 學 過 程 教學建議
一、 初步感知周長
1、由現實情景引出周長
視頻:大頭爸爸和小頭兒子游南通濠河的影片。
電腦畫面:濠河全貌,動畫演示繞濠河一周。
大頭爸爸提出問題:在豪河岸邊每隔10米裝一盞射燈,要裝多少盞?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什么?
學生在圖片上指出濠河一周的長度
師:這一周的長度叫作什么?
板書課題:認識周長
出示游泳池和網球場的圖片,學生指出周長。
每個學生跟著電腦指一遍周長
師: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長的例子,并指一指。
學生匯報,并指一指周長
2、遷移類推,自主感知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剛才指的說的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平面圖形的周長你能找到嗎?
出示影片中游泳池、網球場的畫面,點擊后隱去實物,留下圖有填充色的兩個平面圖形。
師:物體表面的周長都可以看作相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
想想做做2
學生在作業紙上描出周長
小結:這些圖形所描的一周邊線的總長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二、探索測量的方法
師:已經知道什么是圖形的周長了,但你求出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出示
師: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
同桌合作,學生想辦法算出周長。
交流測量方法和結果。
師: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怎么求周長?
出示:
5厘米
4厘米 4厘米
5厘米
師:怎么算周長?
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板書。
生1:2*4+2*5=18(厘米)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2:(4+5)*2=18(厘米)
是: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3:4+4+5+5=18(厘米)
生4:4*4+2=18(厘米)
師:方法各不相同,結果一樣,為什么?
小結:計算方法盡管不同,但求出的都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4條線段長度之和。
2、探索求物體表面周長的方法
視頻:小頭爸爸和大頭兒子游覽生態公園的影片
小頭兒子的問題:樹葉的周長是什么?
學生上來指出樹葉的周長
師:怎么測量這個樹葉的周長?
小組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出示活動要求:
1、 小組活動,先討論測量方法,在動手測量。
2、 活動結束后選出代表匯報。
3、 比一比,哪個小組想的方法多。
小組活動
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匯報測量的方法。
學生的方法:1、繩子繞樹葉一圈,在量出繩子的長度。2、軟尺繞樹葉一周,直接量出長度。3、樹葉對折,量一半樹葉的長度。
三、交流收獲體會
今天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能和法家交流交流嗎?
四、解決實際問題
視頻:枕席圍邊,量腰圍,做像框,織毛線帽子等生活場景。
師:跟我們今天學的周長有什么聯系?誰來選一幅說一說。
說:你還能找到類似的生活問題嗎?
師:回家之后找到這樣的問題,解決它,并填好下表。周長用處多
想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方法: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