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shù)倪x擇單位表示物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投影。
學具:卷尺。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人(4分)
笑笑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笑笑請阿姨幫她量了身高,大家聽一聽她說了什么。笑笑說:“我今天又量了身高,我又長高了,上次我量身高的時候,正好是一米。可今天1米只到我這兒。(指自己眉毛的部分)我心里真是高興。”
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二、玩中學 (19分)
1米到底有多長呢?出示米尺。
1.觀察米尺,感受1米的實際意義。
(1)小組合作,找到1米有多長。
預設:如果直接找1米學生會找不到。
解決辦法:可提前讓學生認識一下米尺。
(2)用手勢表示出1米有多長。
(3)伸開雙臂感受一下1米有多長。
(4)將米尺立起來,站在米尺前,看看1米到身體的哪個部位?
明確:讓學生感受1米的實際意義。
2.聯(lián)系生活,尋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先觀察,再量一量,也可以拿尺子去量一量。
3.深入觀察米尺,找到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厘米1厘米地上數(shù),數(shù)到多少是1米?
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明確: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米里面有100個厘米。
4.總結米和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 用字母表示1m=100cm
三、學中做 (17分)
1.試一試,在 上填m或cm。
衣柜高約2
黃瓜長約20
房子高約3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判斷。一張桌子大約有多高,四個小朋友說法各不相同,請你幫他們判斷一下。(教材第17頁第一題)
3.誰爬得快?小蝸牛和小螞蟻是好朋友,它們都說自己爬得快,于是它們進行了一次比賽。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全長是100,也是 m
小蝸牛已經(jīng)爬了 cm,離終點還有 m。
小螞蟻已經(jīng)爬了 cm,離終點還有 m。
誰最有可能先到終點?
四、做中得
實踐應用:
畫一條長為3cm的線段。
板書設計:
我又長高了
1米 = 100厘米 1m = 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