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三角形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畫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課前調查.
課前調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出示下圖:
3.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關于三角形你還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學生發言,并提出以下學習目標: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樣分類?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教學三角形的意義.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條邊,你們分組擺一擺,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看一看哪組和你擺的一樣,它們是三角形嗎?
(3)分組討論:如果我們擺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條線段,那么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師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樣擺的,從而使學生知道一根接著一根連在一起的,隨后明確這是圍成的.(板書:圍成)
(5)揭示概念.
教師啟發同學互相補充,口述三角形的含義.(教師板書)
(6)練一練: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2.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學: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什么叫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結合手里三角形學具、邊摸邊說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實驗.
學生嘗試:讓學生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感覺怎么樣?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實驗:出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用木條釘成的)教具,讓學生試拉一拉它們.感覺如何?你發現了什么?
提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加一條邊構成一個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師小結:房架、自行車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5)你還能舉例子說明嗎?
4.三角形的分類.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或剪一個三角形)
(2)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①學生猜測: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②教師揭示:通常我們根據三角形角的特點分成三類.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③小組討論:你畫或剪的三角形屬于哪一類?找同學代表把三角形貼在黑板相應的集合圖中.
④組織學生觀察并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幾類?
⑤教師小結: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⑥認識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3)三角形按邊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