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學生在前面所學到的加法的意義是學習本小節的知識基礎,本小節是此內容的延續,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那么,“學生在掌握減法的意義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基礎上學會加、減法的簡算方法成為本小節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觀察、比較,要想理解減法的意義并不難.難的是學生是否能弄清楚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因此,“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本小節的教學難點.
本小節不僅通過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在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通過兩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計算中能夠正確運用簡算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計算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導入: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下載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下載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谝龑W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