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小明的家離學校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學校組織活動,要求8點鐘集合,小明幾點鐘從家出發合適?
(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估算?
(在估計的基礎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到過估算?
二、嘗試討論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區散步,小明每分鐘大約走39米,他繞健身區一周走了12分鐘,這個健身區一周長大約有多少米?
2.讀題,你有什么發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歸納: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 22≈20,18≈20,20×20=400(人)
b 29≈30,31≈30,30×30=900(個)
c 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匯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4.一個苗圃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91行,每行種89棵樹苗.這個苗圃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估一估
活動目的
1.讓學生經歷估算的全過程,學會估算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估算意識.
活動準備
天平、尺子、黃豆、紙
活動過程
1.學生每6人為一組,每組發給一袋黃豆和一打紙.
2.教師提問:每組有50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這一打紙大約有多少張?請大家估算一下.
3.討論出估算步驟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來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