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及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
(二)使學生掌握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進行驗算.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和掌握加、減法的各部分關系及其應用是教學的重點;對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的概念是理解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問題情境
前3年半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繼續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
(板書課題:“減法的意義”)
全班口算(卡片):
35+75= 150-80=
110-75= 150-70=
110-35= 80+70=
(二)設置問題情境
1.教學減法的意義.
(1)從直觀的線段圖引入,概括減法的意義.
按圖意列式:
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說明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并指出各部分名稱.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獨立分析并列式解答.
提問:這兩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隨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觀察、比較3個圖之間的關系.
提問:
①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第2,3兩個圖與第1圖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3個圖中的數都一樣.第1圖是已知男、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圖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或女生人數)求女生人數(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
③第2,3圖中的被減數是第1圖中的什么數呢?減數與差各是第1圖中的什么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連線(補前面).
(3)引導思考.
從上面減法的算式看,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
進而讓學生說出減法的意義.
教師歸納總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提問: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與差的概念.
(4)看書,閱讀課本54頁.
(5)引導學生研究加、減之間的關系.
觀察、比較第2圖、第3圖與第1圖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弄清在加法中是己知的,在減法中是未知的;在加法中是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己知的.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
另外從加、減法的意義上看也是一種相反的運算,因此說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運算也就是相反的運算.
大家回憶一下,過去用一道加法題改編成兩道減法題,就是利用了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
練一練
根據2468+575=3043,寫出下面2道減法題的得數.
3043-575=( ) 3043-2468=( )
(6)1和0在減法中的特性.
在加法中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那么在減法中一個數減去0,得什么?
啟發同學自己舉例說明,如8-0=8……從而學生自己總結出: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提問:如果被減數和減數相等,差是幾?
啟發同學自己舉例,如:8-8=0……從而得出:被減數等于減數,差為0.
教師強調在運算中要注意0和1的問題.
2.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同學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能根據下面一組算式,看加法中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由此推出怎樣求一個加數?
32+20=52 52-20=32 52-32=20.
學生經過思考得出,加法中最基本的關系是:
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另一加數
(2)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看下面的算式:
從150-70=80中,引導學生得出:
80+70=150 150-80=70
比較上面三個算式可以看出:
這就是說: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閱讀課本第55頁.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應用.
提問:過去學過哪些計算可以應用這些關系?
在學生回答可以驗算后,引導學生系統整理加法的驗算方法.
提問:
(1)前面復習過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交換律)
(2)現在用減法驗算加法,應用的是什么知識?(應用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
引導學生復習整理減法的兩種驗算方法.
例如:1234=987=247驗算:
同學們自己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驗算.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驗算的.
從而得出:用差加減數,看是否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差,看是否等于減數.
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4題.
(三)鞏固反饋
1.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減法算式.
2.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題的得數.
2999+428 3427-2999
(四)課堂總結
啟發性提問:
1.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減法運算與加法運算有什么關系?
2.加、減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3.怎樣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進行驗算?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1,5,6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減法的意義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學生在這之前雖然也學會減法計算,也能解答一些減法應用題,但并不知道減法的意義.往往認為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是多少就是減法,或者求兩數相差多少就是減法,這是把減法的應用當作減法的意義了.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加以概括,進一步用定義形式說明減法的意義.
新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直觀的線段圖引入,概括減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對3個線段圖的比較以及之間的聯系,經過思考,自己歸納出減法的意義.再通過3個線段圖中已知條件和問題的變化以及加、減法的意義上讓學生再看出加、減法是一相反的運算,也即互為逆運算.
第二部分為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學過,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出加、減法的關系式.
第三部分是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應用.通過學生回憶過去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引導學生整理加法的驗算方法,可以用加法交換律,用加法驗算,也可以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用減法驗算.再引導學生整理出減法的兩種驗算方法,應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本節課的練習采取邊講邊練的形式,及時反饋.為了鞏固驗算方法,對練習題要求驗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驗算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減法的意義
1.
2.
3.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32+20=52 和=加數+加數
52-20=32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2-32=20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50 - 70 = 80 80-70=150
被減數 減數 差 150-80=70
比較:
得出: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