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
3.通過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遷移、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意義,掌握法則。
教學難點
推導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算式的意義。
(二)導入新課
通過分數乘以整數意義的學習,使我們看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教師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正確列出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書)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師:結合題說一說,把誰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書)
投影:
先觀察圖,然后列式,結合圖說出算式意義。(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并板書。
(3)不出示投影圖,你自己還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別列式,說意義。
列式?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5)觀察概括:觀察(2)、(3)、(4)幾題的列式,乘數是什么數?(分數)(板書)被乘數是什么數?(分數、小數、整數)我們統一叫做一個數。(板書:一個數)
論)
匯報討論結果,并板書:
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6)練習:說說算式意義。
2.推導法則。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那么一個數乘以分數應該怎樣計算呢?
耕地多少公頃?
(把一公頃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時耕的。)
拿出發的紙,說明:這張紙表示1公頃,你能折出一小時耕的公頃數嗎?并用紅斜線表示出來。(把結果貼在黑板上)
①再貼出一張折疊后的結果。
這1份占1公頃的幾分之幾?怎樣理解?(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邊說邊用虛線延長5等分的線。)
論,后訂正,板書)
分數有什么關系?(原式兩分數的分母相乘。)
并計算出結果。
匯報、訂正并板書。
貼出在折紙上表示的結果。
觀察:原式和結果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概括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討論、訂正)
(分數乘以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練一練
投影訂正三種做法:
比較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好?注意:先約分再乘。(板書)
(四)鞏固練習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計算例2中算式的結果。
投影反饋時,強調先約分。
3.第7頁,第1題,看圖填空。(做書上)
4.先說過程,再說結果:
5.第7頁,第4題,列式計算。
6.判斷: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意義是什么?法則是什么?應注意什么?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切忌結論式的教學,充分利用這節課的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各種能力。教案設計重視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意義;用動手折疊、畫,討論等形式推導法則。使學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結合,如例3第一問,是老師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問則是放開讓學生依照第一題的解題思路學生自己列式、畫圖、說意義、推算結果?偨Y意義和法則的結論時,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