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

時間:2023-11-24 16:30:20 新聞稿 我要投稿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范文(通用20篇)

  在人們物質精神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新聞稿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廣泛,新聞稿長期以來被視為官方聲明,那要怎么寫好新聞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范文(通用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范文(通用20篇)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

  瑟瑟寒風,擋不住濃濃暖意;刺骨寒冬,抵不住慰問真情。繼12月鞏固脫貧成果“大排查大走訪”后,在元旦即將來臨之際,12月27日至28日,蘭坪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鄧興攜同干部職工,再次到掛聯村—果力村對未搬遷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及小組長進行走訪慰問。

  每入一戶,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向幫扶農戶表達來意,鄧興院長和干警都與幫扶農戶進行親切的交談,通過實地查看、現場詢問了解、與幫扶農戶拉家常、深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幫扶農戶生產生活狀況、生產生活方式和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并為其送上大米、食用油、毛毯和口罩等生活用品,叮囑幫扶農戶冬天要注意保暖,讓他們感受到冬日里的.溫暖。

  在對掛聯村分散特困供養人員慰問時,鄧興院長叮囑監護人一定要履行好監護職責,老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監護人操心,同時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也要持續關注好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納入“三類人員”監測就需要切實履行幫扶職責。

  在對各小組黨支部書記、小組長慰問時,鄧興院長對各小組支部書記、小組長一直以來支持掛聯單位、工作隊員和村委會工作表示感謝,叮囑他們一定要注意身體,繼續支持掛聯單位、工作隊員和村委會工作,為果力村和發展繼續前行。

  在入戶走訪慰問時,入戶干警、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不忘引導幫扶農戶,一是要做好家庭內務整理,人居環境鞏固提升需要靠每個人,要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二是要了解現在已經享受的各項幫扶措施,國家后評估抽查時要能回答;三是提醒幫扶農戶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當前疫情反復不斷,要按時接種第三針新冠肺炎疫苗。

  此次走訪慰問,全體入戶走訪慰問干警、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激情滿滿,即使在遇見因車輛損壞受阻無法將物資運到小組的情況下,相互配合,通過人工方式及時將慰問物質送到村小組幫扶農戶手中,將一句句親切問候、一聲聲叮嚀囑托、一絲絲牽掛祝福送到了幫扶農戶心中,使他們深切感受到了掛聯單位對他們的關懷和照顧。幫扶農戶們紛紛表示,由衷感謝蘭坪法院在寒冷的冬天深入果力村對幫扶農戶進行暖心慰問,他們將不忘掛聯單位的恩情,堅定生活信心,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爭取早日走上脫貧致富路。

  此次慰問走訪活動,再次傳達了蘭坪法院對果力村群眾的牽掛,使他們感受到了法院的溫暖,進一步拉近了掛聯單位和掛聯村的聯系;同時,也進一步實時掌握了幫扶戶情況,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做好了迎檢準備。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2

  為了使困難群眾順利過冬、溫暖越冬,全市各級民政部門緊盯氣象寒潮、大風降溫預警,同步抓好防疫防寒兩條線,強化分類施策、多措并舉,凝聚齊抓共管合力,切實解決城鄉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全覆蓋保障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一、開展“問暖”行動,摸清切實需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密切關注、關心困難群眾冷暖。精心組織、廣泛開展走訪慰問和解民憂、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加強對困難群眾的關愛關心,妥善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各級民政部門將做好困難群眾溫暖過冬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積極指導縣區按照“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要求,組織力量對困難群眾進行拉網式排查,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家庭等為重點,采取電話、微信、視頻、入戶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疫情風險區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狀況,摸清救助需求底數。通過層層落實責任、強化工作措施、及時處置問題,把溫暖過冬關愛落地落實,全市累計摸排困難群眾70160人(戶),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二、開展“送暖”行動,分類實施救助

  聚焦重點關注對象過冬,開展“送溫暖”行動。按照城鄉低保對象家庭每人每個采暖期360元、120元,城市分散救助供養對象每戶每個采暖期1860元,農村特困對象每人每個采暖季120元,城市低收入家庭每戶每個采暖季700元的標準,累計為6.7372萬人(戶)困難群眾發放取暖補貼資金1763.70萬元。為城市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按照每人340元,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按照每人220元的標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共計1816.50萬元,惠及6.7475萬人。從7月份起連續4個月對保障范圍內的.28.67萬人次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救助供養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累計719.42萬元。指導縣區提前安排足額發放2023年第一季度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三、開展“助暖”行動,發放暖心物資

  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對用電、用煤、用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改,確保安全過冬。積極籌措資金購買棉被、棉衣褲等御寒物資,為特困供養對象送套餐、送棉被、送衣物,著力打造困難群眾溫暖越冬工作“升級版”。全市累計購買發放棉被、衣物等物資8355件(套、雙),折合資金428.07萬元;煤炭4634噸,折合資金1078.65萬元;煤爐294個,折合資金39.76萬元;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資5432袋(桶),折合資金257.46萬元,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3

  12月28日,吉安市工信局駐青原區新圩鎮栗溪村第一書記顏廷富帶領局幫扶工作隊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

  在栗溪村,幫扶工作隊員細心幫助孤寡老人試穿棉衣,耐心叮囑老人家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有困難及時向幫扶隊反映。一床床溫暖的被子,一件件厚實的棉大衣,一句句關心的`話語,幫扶隊員們用一個個溫馨真情的舉動換來了老人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此次活動主要面向栗溪村脫貧戶、低保戶和孤寡老人,共計送出8床棉被和12件棉大衣,通過活動不僅溫暖了困難群眾的心,也讓農村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切實提升了困難群眾的幸福感。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4

  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生活,20xx年入冬后,寧縣各部門、各鄉鎮積極行動,為群眾送關愛、贈物資、辦實事。一次次實地走訪、一件件過冬物資、一項項志愿服務,暖人心、惠民生,讓寧縣干群的心靠得更近。

  走訪慰問暖民心

  20xx年10月初,寧縣遭遇持續性強降雨,造成部分群眾的房屋倒塌、農田被淹,道路及電力設施毀壞。暴雨過后受災群眾如何安置?安置點群眾的冬季生活保障情況怎么樣?寧縣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高度重視。

  “臨時安置點的房子暖和不?受災群眾吃的夠不夠?最近還有哪些困難?”剛入冬,寧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深入困難群眾家中,對受災及困難群眾的過冬情況進行走訪了解。

  為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寧縣結合黨史的`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十查十糾”行動,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對困難群眾過冬情況進行集中安排。縣級主要領導靠前抓促,主要領導帶隊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困難群眾家中,隨機入戶走訪,和群眾面對面交流,實地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

  愛心物資貼民心

  20xx年12月初,寧縣婦聯在焦村鎮半個城村舉行了“情系困難群眾 巾幗志愿者在行動暨我為群眾辦實事”關愛服務活動。為半個城村的留守老人、婦女贈送洗衣液50桶、床單被套50套、愛心衣物50件,價值1萬余元,并深入部分農戶家中看望留守老人、婦女,面對面宣傳黨的各項普惠政策,現場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志愿行動,將關愛和溫暖送到困難群眾身邊。

  共青團寧縣委向中村鎮寺上王村、秦店村、政平村困難群眾提供棉被、棉衣、煤炭、電熱毯、大米等物資,總價值約3萬元。和盛鎮針對農戶過冬面臨的實際困難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各幫扶單位和村組為76戶困難群眾送去了煤炭54噸、火爐43個、煙筒160米、棉衣75套、棉被80床。九峴鄉組織鄉村干部先后深入到五保戶、低保戶、受災戶、留守老人等困難弱勢群體家中了解情況,為202戶困難群眾送去價值4萬多元的過冬物資。

  隨著一件件愛心物資及時送到困難群眾手中,這個冬天變得暖意濃濃。

  志愿服務惠民心

  日前,在早勝鎮西頭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卞鵬飛的帶領下,村上的愛心志愿者走進76歲老人王克杰的家中,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清潔廚房。“現在黨的政策好,這些志愿者待我就像親人一樣,我很開心。”王克杰說。

  入冬后,早勝鎮積極與鎮中心衛生院銜接,聯合寧縣第二人民醫院,在樊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健康義診活動,邀請眼科、中醫科、介入科、婦產科等7個科室的10名醫護人員,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婦女等特殊困難群眾上門開展義診。

  寧縣科普志愿者通過積極動員,招募了152名“田秀才”“土專家”,通過開展“三下鄉”“科普宣傳周”“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等活動,向農村群眾講授種養技術,開展科普服務。

  寧縣殘聯借助“兩節”“愛耳日”等活動,先后慰問救助困難殘疾人8人次、發放資金0.8萬元,發放助聽器67件。

  志愿者進千家門、暖萬家心,他們將溫暖及時送到群眾中間,如春風拂面,溫暖人心。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5

  獻愛心,送暖意,暖寒冬。在春節來臨之際,五里鎮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寒冬送溫暖”活動,讓更多的困難家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過冬,喜迎虎年新春。

  區總工會走訪慰問五里鎮公益性崗位人員

  平橋區總工會一行到五里鎮九店居委會開展“冬送溫暖”活動。區總工會一行為67位公益性崗位人員送來帽子、圍巾、手套、耳暖、口罩、保溫杯等防寒保暖愛心物品。活動中詳細詢問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家庭情況、經濟來源和生活困難,肯定了他們為全鎮人居環境整治作出的貢獻,鼓勵他們要更加積極樂觀,堅定信心跟黨走。

  區五里鎮:心系群眾,寒冬送暖

  春節來臨之際,五里鎮召開退休老干部座談會,喜迎新春佳節,共看九店新變化,共話九店美好未來。會上,表達了黨委、政府對退休老干部的濃濃關愛之情,鼓勵他們退休不忘發揮余熱,為推動五里鎮高質量發展獻言獻策。會后,黨委書記、鎮長冒著大雪帶領班子成員、包村干部、村干部分片入戶走訪,為高齡老人、特困人員、困境兒童、三類戶等弱勢群體送去過冬物資和救助金,叮囑大家做好疫情防控,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宣傳春節安全常識,讓黨委、政府的溫暖驅走冬日的`寒冷,每位困難戶都能過一個祥和、平安的新年。

  五里鎮組織開展“希望工程·溫暖冬天”活動

  鎮團委積極組織人員采取上門慰問、集中慰問等方式對困境兒童進行慰問,及時將羽絨服、圍巾、手套等過冬物資發放到學生手中,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20xx年共為五里鎮“三類戶”學生和困境青少年發放了47套愛心物資。

  愛心村民反哺家鄉,物品雖小情意大

  年末歲尾,在海爾集團務工的連豐村村民李民權,帶著米、面、油等過冬物資回到連豐村,慰問村里5戶困難戶。大堰村、柿園村愛心人士也紛紛為本村的困難戶送來了過冬物資。物品雖小情意大,村民李民權說:“平時也沒有能力幫助家鄉,村里給我們做了那么多實事、好事,我們也想回報一下社會,東西雖然不多,但是代表了我們的一片心意!”

  企業獻愛心,佳節送溫暖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五里鎮轄區內的企業主動作為,積極行動,充分發揮企業新時代精神文明模范帶頭作用,帶著對困難群眾的一片情意,積極貢獻愛心,組織人員帶著過冬物資和慰問金入戶走訪關懷困難戶,送去企業的溫暖。

  通過一系列的“寒冬送溫暖”活動,樹立了五里鎮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干群關系。今后,五里鎮將持續開展各類關愛活動,盡力為轄區內困難戶排憂解難,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持續走深走實。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6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我校關于20xx年冬日送溫暖活動的要求,充分體現我校對特殊學生的關懷,切實為特殊困難學生群體送溫暖、獻愛心。口腔醫學院在嚴冬到來之際,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加入到冬日送溫暖活動中來,并向我院困難學生群體送去溫暖。

  此次口腔醫學院開展了送保暖內衣的活動,活動期間我院黨總支副書記郭艷副書記親臨現場向10名受助學生親手送去一份保暖內衣,此外,學生輔導員楊鋒和吳文文兩位老師也在現場與每一位同學就學習與生活展開一系列交談。晚上,兩位輔導員老師還去了學生宿舍,就一些生活上的問題進行了交談。同學們紛紛感到來自口腔的溫暖,并允諾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通過此次冬日陽光送溫暖活動,口腔醫學院的同學們充分體會到了社會中這部分群體的困難之處,他們需要更多的愛心人士為他們提供他們的所需。在慰問的過程大家感受到,其實這些困難大學生不僅缺少物質上的需求,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有人可以陪他們玩,陪他們聊天,或者只是做一個傾聽者。對于他們來講,精神上的滿足遠比物質更重要。大家紛紛表示送溫暖不能僅限于口頭,應該落實到行動當中,也愿意成為一名志愿者,定期定向的為困難以及特殊群體服務,使他們不僅僅能在節日中感受到來自學校以及社會的溫暖,平日里也同樣可以得到口腔學子的關心。

  此次口腔醫學院“冬日送溫暖”活動圓滿完成,但是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口腔將號召更多有愛心的同學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為更多的困難特殊人群提供幫助。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7

  為持續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xx年1月3日,龍場鎮組織黨員干部到龍場鎮敬老院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此次活動,為老人們送去棉衣23件,棉褲58條,確保老人們溫暖過冬。

  在敬老院內,黨員干部為每一位老人都送上了防寒服裝,和他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情況,同時叮囑老人們在寒冬中注意保暖,健康快樂生活。敬老院的老人們開心地接過這能為之提供溫暖的新衣服,高興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8

  近日來,為切實有效做好降溫、寒潮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縣民政局牢固樹立“民政愛民 民政為民”理念,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前部署,多措并舉,確保民政服務對象安全、溫暖過冬。

  一是高度重視,提早安排部署。根據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工作部署,縣民政局迅速安排,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全縣民政系統要把降溫、降雨、大風霜(冰)凍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當做當前重要任務來抓,及時撥付各類救助資金,嚴格落實相關關愛幫扶政策,全力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確保民政服務對象溫暖過冬。

  二是積極應對,開展送溫暖行動。寒潮來臨前,縣民政局已向全縣特困人員發放棉衣2125件,折款48.87萬元,并由局班子成員帶隊組成5個工作組深入各鎮(街)督導困難群眾防寒保暖工作。全縣鎮(街)、村(社區)兩級共派出375個工作組對困難群眾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其中慰問低保對象1120人、特困人員1192人、低收入對象203人,發放慰問金3.36萬元,發放棉被、大衣、棉鞋、油米等物資折款共約39.24萬元。縣救助管理站扎實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加強對城鄉主干道、車站、街面、橋梁涵洞、農貿市場的`巡視與排查,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共救助19人,發放棉被16床,軍大衣13件,衣服15套以及食品、飲用水等物資一批。

  三是全面檢查,做好福利機構防寒保暖工作。在寒潮期間切實做好供養機構入住人員的關愛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對福利服務機構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確保機構內用火、用電、用氣、供暖等方面安全,同時加強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和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資以及必要取暖設備的儲備。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9

  為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難題,1月14日,市自來水公司領導班子帶領志愿者走進困難群眾家中,開展“寒冬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

  志愿者先后將大米、白面、油等生活物資送到每一戶困難群眾家中,并與他們嘮家常,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經濟收入和入冬后的“急難愁盼”問題,對一些能夠幫助解決的問題積極獻計出力,實實在在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獻愛心、送溫暖。

  近年來,市自來水公司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自20xx年成立“水潤山城”志愿者協會以來,每年春節前夕都會與社區對接,聯合市書法家協會、社區組織開展“愛心春聯義賣、溫暖迎新春”志愿服務活動,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幫扶通化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貧困學生。各基層支部志愿服務隊定期深入社區了解情況,得知有居民需要幫助時,便自發捐款采購大米、白面、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困難群眾家中,并義務幫助社區居民維修供水設施。近年來,該協會積極參與全市學雷鋒月、全省志愿服務周、遺體器官捐獻宣傳等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服務社會。協會成立9年來,與全市9個居民社區結成服務對子,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次,參與人數4000余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0萬份,提供維修服務500余次,清除路面冰雪30余次,清運垃圾100余車,架起了與用戶溝通交流的便民服務橋。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0

  為切實幫助困難群眾溫暖過冬,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11月22日,榆中縣夏官營鎮結合黨史的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寒冬送溫暖”困難群眾慰問活動。

  夏官營鎮鎮村干部將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慰問品送至每一戶困難群眾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經濟收入和入冬后的'一些“急難愁盼”問題,對一些能夠幫助解決的問題“立辦立銷”,解決群眾心頭之憂。并積極鼓勵困難群眾堅定信心,繼續發揚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改善自身生活水平,踏踏實實過冬,幸幸福福生活。

  據悉,此次活動共向轄區17個村低保戶、特困供養戶、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脫貧不穩定戶和監測戶、失獨家庭等343戶困難群眾送去價值7萬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慰問品。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1

  12月中旬,白雪皚皚,氣溫驟降,但在伊通滿族自治縣一股暖流卻在涌動,猶如冬日暖陽,恰似雪中送炭。

  12月16日開始,帶著縣委、縣政府的重托,縣關工委主任侯貴新帶領縣關工委駐會主任會同縣教育局領導一起深入到全縣撤鄉并鎮的9所中小學,開展縣關工委20xx年冬季送溫暖活動。對110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進行集中走訪慰問,為每個困難學生送去慰問金500元,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坎上。

  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是伊通滿族自治縣關工委的重點工作品牌,曾多次受到省、市關工委的表彰。從20xx年開始,這項工作已經堅持了13年。十幾年累計爭取資金50多萬元,慰問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近20xx人。在今年慰問的110名留守困境兒童中,既有縣關工委堅持多年慰問的孤兒馮茹月、聞仟慧、張昭琦等,也有連續受到縣關工委慰問的`王春麗,還有身殘志堅坐著輪椅念高中、上大學的大三學生張秋月。

  12月16日上午9點,侯貴新主任等老領導頂風冒雪首先來到伊通鎮滿族第三小學,參加“護航育幼苗,關心下一代”捐資助學儀式。當侯主任看到被慰問的17名學生中,有隋雨軒、隋雨涵時,臉上露出了笑容,5年前送孤兒隋雨軒姐倆到三小學就讀的情景歷歷在目。

  景臺鎮滿族九年一貫制學校,位于縣城北部山區,較為偏僻。當學生和家長聽說縣關工委來校慰問時翹首以盼。學生家長于振興患腦出血留下后遺癥十幾年,也坐著輪椅來到學校。由于不便上樓,在校門衛室,侯貴新主任對于晨曦、于濤兩位同學進行了特殊慰問。

  河源鎮保南村河南屯的孤兒馮茹月是不幸的,但也是萬幸的。不幸的是她一歲時,父親遭車禍身亡,母親離家出走,使她和爺爺相依為命。萬幸的是,她遇到了侯貴新主任這樣的好人。12月17日上午,當侯貴新主任等驅車60多公里,再次來到馮茹月家慰問時,祖孫兩代深受感動。侯主任在送上縣關工委慰問金的同時,又將老伴兒和女兒的慰問金1000元同時交到馮茹月的手里。隨后,縣關工委辦公室的同志,又為馮茹月送上了大米豆油和學習用品。

  12月17日上午11時,侯貴新主任一行又趕到營城子鎮平安小學,對留守兒童三年級學生劉賀軒進行了單獨慰問。劉賀軒自幼父母外出打工,他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侯主任一面囑咐劉賀軒的爺爺奶奶要照顧好孩子,一面鼓勵劉賀軒要自強不息,戰勝困難、刻苦學習,爭做棟梁。

  12月17日,隨著對大孤山鎮楊樹村小學困難學生的慰問,縣關工委20xx年冬季送溫暖活動圓滿結束。此次送溫暖活動,在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中產生了極大反響。學生家長周娟說,在這寒冷的冬季,縣關工委領導的及時關愛,心里暖暖的。要用教育孩子成長成才的實際行動感謝關工委的殷切關愛。徐子新、韓云賀、王佳怡、邢為忠等9名同學在發言中表示,是關工委的老領導用愛心為他們撐起成長的風帆,使他們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成長成才回報社會,報效祖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2

  為有效應對寒冷天氣,做好防寒御寒工作,切實保障我市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12月21日下午,市民政局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聯合市慈善會認真落實各項防御措施,積極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

  一、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在冬至當天,市民政局黨組書記溫偉榮帶領慰問組先后來到金雞鎮、赤水鎮走訪慰問了低保家庭及特困供養對象,為他們送上節日的問候,并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叮囑他們關注身體健康。此外,慰問組還到當地的'養老機構進行檢查,要求各機構要緊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密切關注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切實保障民政機構服務對象度過平安祥和的寒冬。

  二、及時發放防寒物資。

  此次寒潮來襲,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減少寒冷天氣對我市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市民政局提早謀劃、提前部署,及時采取有效應急措施,把防寒物資及時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本次寒冬送溫暖活動共為我市低保家庭、特困供養對象等困難群眾發放220件防寒大衣和220張棉被。

  三、深入開展專項行動。

  降溫以來,市救助站加大了街面救助巡查力度,開展全天候、全方位救助,積極勸導、引導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入站避寒,或就地發放棉被、大衣等防寒物資,11月以來,共派出2個工作組22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6次,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得到救助服務。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3

  1月13日下午,定海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郝理金和定海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的志愿者們來到定海區殘疾之人之家,開展新春送溫暖活動。

  定海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定海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關愛部部長李路講述企業的成長經歷故事,為殘疾人朋友們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正面榜樣;郝理金副主任鼓勵大家要自立自強,展現殘疾人身殘志堅的風采。

  志愿者為殘疾人朋友們帶來了圍巾、毛巾、電暖寶等慰問品。殘疾人之家的殘疾人朋友們表演了手語歌《感恩的'心》,表達了他們對這些社會愛心人士的感謝。

  活動在志愿者和殘疾人朋友們的大合影中結束。此次新春送溫暖活動,為殘疾人朋友們帶來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增強了他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念,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關心和關愛。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4

  城市溫度驟降,寒冬悄然來臨,伴隨著寒冷而來的是溫暖關懷與無限愛心。寒冬冷的是身體,卻凍不了一顆顆熱忱關懷的心,東區街道黨工委領導始終心系轄區民政重點關注對象的情況。為確保轄區孤寡老人、五保戶、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得到及時的幫扶救助,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冬天,東區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各社區工作人員身懷為民情懷,“雪中送炭”,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慰問活動,為他們送去黨的'深切關懷和慰問。

  工作人員通過電訪問候、入戶探訪的方式,對轄區獨居或孤寡長者、患病服務對象、殘疾人士、低保戶等民政重點關注的服務對象進行慰問,詳細了解每戶家庭情況,個人身體情況,認真記錄他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和迫切需求。一聲聲貼心的問候,一句句暖心的叮嚀,讓每家每戶倍感溫暖。截至發稿之日,工作人員共電話慰問了東區530名民政重點關注對象、走訪了80戶孤寡獨居長者困難長者,為他們送上御寒物資,同時叮囑他們密切關注天氣信息,適當地增加衣服。在這次“溫暖之旅”中,獨居困難長者根叔在收到棉被后緊緊握著工作人員的手,發自內心的感嘆:“真的很開心,今晚可以蓋上新的棉被暖乎乎地睡覺了,天氣降溫也不怕寒冷了!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東區街道民政工作人員的幫助。”

  “送溫暖、獻愛心”慰問活動,不僅給予群眾物質上的幫助、情感上的溫暖、精神上的鼓舞,更緊密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使各類民政對象充分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東區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將繼續關心關愛轄區民政對象,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同時及時儲備相關御寒物資,盡最大可能幫助每一位困難群眾,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讓東區更有溫度,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5

  11月29日起,長沙迅速降溫,寒潮來勢迅猛,為應對低溫冰凍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扎實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雨花區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站第一時間做好應急預案,加大主動巡查救助力度,擴大巡查頻率及范圍,高頻次在轄區主次干道、街頭巷尾、地下通道、橋梁涵洞、廢棄房屋等地方進行排查,24小時為困難群眾提供救助服務。

  為切實保障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維護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早在11月4日,雨花區民政局就積極部署2022年“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認真分析研判,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分工,并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的協調聯動,開展街面巡查,共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救助,對發現的.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及時救助、應救盡救。

  “今天氣溫太低了,救助站里暖和,要不跟我們去救助站避避寒吧?”11月30日晚,雨花區民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湯勇帶隊,前往汽車南站地下通道、樹木嶺立交橋下、萬家麗中路等生活無著流浪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為流浪人員送上冬衣、冬被、棉鞋等御寒物資和方便面、礦泉水,并細心詢問每一位生活無著流浪人員,勸導其進救助站避寒,對于不愿意進站的流浪人員,工作人員也一一為其測量體溫、做好登記,發放御寒、防疫、食品等物資,并留下救助引導卡,叮囑他們如果需要幫助可撥打電話或前往救助站求助。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6

  為進一步關愛困難學生,傳遞校園溫情,切實做好資助育人工作,解決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文學院于12月23日上午在南四教學樓演播廳開展了慰問困難學子的送溫暖活動。

  活動中,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崔新廣與同學們親切交流,詢問學生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勉勵學生克服困難,勵志成才,通過自己的努力,感恩回報家庭、回報社會。隨后,崔書記和輔導員姜頔老師把保暖內衣、圍巾、家訪慰問金、愛心車票等禮品分發到學生手里,讓在場的學生們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學院的溫暖。

  御寒物品傳遞的不僅僅是溫暖,更是精神上的激勵與心靈上的慰藉。通過本次送溫暖活動,每個困難學生都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學院的深切關懷,極大鼓舞了學生成長成才的動力和信心,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未來會砥礪前行、不懼風雨,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盡管寒潮來襲,但溫暖不消退。經濟管理學院以“情系學生”為初心,以“愛滿經管”為衷心,讓管理青年們,滿載溫情,銳意前行。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7

  寒冬來襲,氣溫驟降,為保障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寶山區救助管理站自11月底起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特殊困難群體身邊,全力兜牢民生底線。

  站位有高度以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生命安全為第一要義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寶山區救助管理站第一時間召開工作會議,部署專項救助行動,落實落細工作舉措、細化完善工作預案,最大程度降低寒潮天氣對流浪乞討露宿人員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其基本權益。

  保障有力度確保流浪乞討人員第一時間被發現、被救助

  區救助管理站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城管、衛生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健全完善專項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實現實時溝通、快速響應。加大對風景區、商業區、交通樞紐、高架涵洞、宗教場所等區域的巡查頻次,及時開展救助救治,確保流浪乞討人員第一時間被發現、被救助。

  服務有溫度確保“應救盡救”不遺漏任何一個救助信息

  加強值班值守,全面落實領導帶班制、首接負責制、崗位責任制,保持求助電話24小時暢通,耐心細致做好接待服務,做到“應救盡救”。進一步提高救助機構管理服務水平,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緊盯水電氣暖、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等重點領域,全面排查風險漏洞。優化服務供給,做好醫療用品、食品、飲品、衣被等物資的采購儲備工作。按照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抓好受助人員入站預檢等各個環節防控措施,確保站內受助人員安全。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8

  連日來冷空氣來襲,氣溫持續走低,蘭州市救助管理站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工作,將進城務工臨時生活無著的農民工納入救助范圍。12月16日,蘭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黨員志愿者前往七里河區體育場臨時救助點,為外來務工人員免費發放“愛心救助包”。

  聞訊而來的外來務工人員早已排起了長隊,活動現場,救助站的黨員志愿者通過發放宣傳單及現場講解等形式,向外來務工人員詳細介紹了救助政策、救助流程。2個小時的活動共發放“愛心救助包”(面包、牛奶、棉鞋、保暖衣等)200份,讓離家在外務工人員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陣陣暖意。

  “謝謝你們送來的愛心物資,讓我們心里暖和多了。”一位農民工在接過市救助站工作人員送來的愛心救助包后,滿言感激。

  此次活動的.開展,讓群眾更直觀地了解了救助站的工作內容,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群眾對救助政策的了解和認識,為下一步的救助工作夯實了群眾基礎。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19

  11月30日,連江氣溫呈斷崖式下降,讓人們有著“今穿棉襖昨穿紗”的體驗,為了保證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安全溫暖過冬,連江縣救助站時刻關注天氣預警,提前部署謀劃,備足棉衣棉褲、被子等救助物資,開展今冬明春“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

  當晚八時,救助站工作人員帶上食品、衣被等救助物資和防疫物品上街巡查,重點對車站碼頭、橋梁涵洞、公園市場、銀行ATM機房、在建工地和地下車庫等流浪乞討人員可能露宿的.場所進行排查,仔細尋找遇困人員,做到應救盡救,應助盡助。巡查到夜間十二點結束,未發現受助對象。巡查中還對熱心群眾、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進行宣傳,發放聯系卡30余份,交代他們若遇有求助人員請告知其到救助站求助。

  下一步,連江縣救助站將根據冬季氣候變化的特點,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協調聯動,增強巡查合力,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保障其溫暖過冬。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20

  寒冬已至,氣溫驟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是困難群眾中最困難、最脆弱、最邊緣的群體,在嚴冬季節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是履行民政部門兜底保障職能的重要舉措。為確保每一名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人員安全溫暖過冬,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保民生、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臨夏市民政局為進一步做好極寒天氣流浪乞討人員、臨時遇困群眾救助工作,安排部署市救助管理站及時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

  近日,臨夏市民政局召開臨夏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專題會議。會議要求,天氣漸冷,尤其是夜間氣溫驟降,要進一步做好嚴冬期間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保護工作,加大在主要街區、公園車站、橋梁涵洞、廢棄房屋、在建工地等重要部位夜間巡查力度,實現重點區域巡查救助全覆蓋,做到發現一人,勸導一人,救助一人,確保我市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群眾得到及時有效地救助,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

  市救助管理站根據《臨夏市民政局關于做好冬季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關愛工作的通告》要求,積極落實市民政局黨組安排,制定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實施方案,多舉措扎實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

  一是主動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協調聯動,合力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

  通過聯合巡查,發現一名流浪人員,查看健康碼、行程軌跡、核酸陰性結果后接回站內進行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務。

  二是做好后勤物資儲備。

  按照市民政局黨組要求,儲備了棉衣、棉被、防寒鞋、保暖內衣等御寒衣物,儲備充足物資,保障“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有效開展。

  三是加強夜間值班值守。

  保證救助熱線24小時暢通,及時響應求助線索,對符合條件的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服務。

  通過全力開展專項救助行動,讓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群眾吃飽穿暖,維持基本生存,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杜絕沖破道德底線和社會底線的現象發生。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相關文章:

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精選17篇)12-08

流浪乞討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02-01

高校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通用23篇)02-03

高校寒冬送溫暖活動新聞稿(通用15篇)12-14

寒冬送溫暖活動方案01-31

寒冬送溫暖活動簡報03-04

寒冬送溫暖新聞稿范文(精選12篇)11-16

社區寒冬送溫暖新聞稿(精選31篇)12-14

寒冬送溫暖新聞稿(通用14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