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師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合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師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合,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3年師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合1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通過此次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簡單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本人系統的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文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三、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2023年師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合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可見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廣博文化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道德情操呢?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 。教師自敬自重,是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的首要條件。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不但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
誠信立教,是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想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后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話至今熠熠生輝。其次,要做到敬業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欲,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還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通過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感悟與體會:
一、愛崗敬業,不要汲汲于富貴。
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教師首先要自覺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就要有“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思想準備,就要做到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象選擇了高山;選擇了高山,就要不畏坎坷。選擇了教育事業,就是選擇了遠方;選擇了遠方,就不能拒絕艱險。
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教師營建的是靈魂的工程。只有優秀的公民才能當教師,只有奉公守法的教師才稱得上優秀教師。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并形成一種信仰。有了良好的信仰,才有了明確的方向。而且應該像池田大作說的那樣:“信仰不是逢場作戲,不是作為形式上的信仰,而是生平一貫地作為精神支柱去信仰”。在公眾的眼里,我們的身份與地位并不高,但是,公眾對我們的要求卻很高很高。其實,這是一種良好的職業信任。那么,出于這種良好的職業信任,我們也就沒有多少理由不打掃好自己的精神圣殿!
三、崇尚愛心,做到“三心俱到”。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分優劣。崇尚愛心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兼而有之。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要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上的“特困生”,更要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他(她),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細微之處有好的改變要善于發現,多用“放大鏡”,多一點鼓勵督促,少一點挖苦打擊,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墊定基礎。
四、孜孜不倦,誨人時刻不忘進取。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五、率先垂范,春風化雨潤心靈。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無不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都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也許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樣的教師,才有人格魅力。教師只有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否則,我們雖然站在講臺上,但在學生眼里,他(她)充其量不過是一只“垃圾股”。
六、師生平等,擇其善者而從之。
“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賢于師”。教師并非神仙,必有自己的弱點與不足。良好的師德,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系上。教師不能將自己置于神壇上,認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現實生活中,常有教師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沒有師生平等的觀念。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師生關系。當然,作為教師,自然需要一定的威信與威嚴。但是,勇于承認不足,并及時克服或改正,這正是有著良好師德的表現。孔子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者”。平等的師生關系,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已日益彰顯它的重要性。良好的師德,必須凸顯出平等的師生關系。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工作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品質與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教書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赫爾巴特說:“教育的惟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要樹立師德風范,要塑造育人楷模,那么,赫爾巴特的話,是我們教師必須終生銘記的格言!
2023年師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合3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師德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同時期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
8月25日上午,我們全體老師在會議室觀看學習了溫州市教育局局長鄭建海的現場師德報告視頻。在報告中,鄭局長對教師師德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增強“三感”、提升“三力”、胸懷“三心”,這些新理念讓我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一、增強“三感”,踐行使命。
“三感”指對學校的“認同感”、對學生的責任感和對職業的自豪感。如何實現對學校的“認同感”呢?教師首先要有認同意識,認同自己所在的學校,也就是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學校,從而忠誠于自己的學校,把自己個人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其次教師要有團隊意識,團隊意識對教師來說很重要。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離開了集體我們能做什么呢?每位教師都是學校這個大團隊中的一員一份子,因此我們應該要有團隊協作精神,要主動融入團隊,與團隊一起奮斗,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最后,教師還應該有榮辱意識。作為學校一份子的教師,我們除了要為自己的學校感到驕傲、自覺維護學校形象,同時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學校抹黑,因為我們每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展示自己所在學校的窗口。
如何實現對學生的責任感?首先我們要對教師這份職業由著崇高的敬畏。因為教師對學生的發展的影響來說是長遠的、不可逆轉的,這一特殊的使命容不得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絲毫懈怠,我們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其次我們要有對成長中生命的尊重。處于成長中的學生,他們都是一個個需要被尊重的生命。對于他們,我們有著厚重的任務,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挖掘學生的生命潛能,從而促進他們對生命的追求。最后,我們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從小學到大學,各個階段的學生成長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各個階段的教育也應該有不同特點,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不同的基礎。要實現對職業的自豪感要求教師平時在工作中不斷去發現這個職業存在的價值,克服自身的職業倦怠感,尋找教書育人這個過程中的幸福,并滿足于這個幸福,從而點燃創造的激情。
二、提升“三力”,教書育人。
新時代教師應該具備學習力,要把學習作為自己的自覺追求,加強專業閱讀,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教師要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而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的狀態,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很快就會落后于課堂實踐的要求。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勤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其次是創造力,有創新意識有創造能力的老師才能培養處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在新學期中,我們要勇于探索“以學定教、以生論教”的新型課堂,并經常性地開展教學反思,使教學知識的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最后新時代的教師還應具備引導力,真正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建立真正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確定正確的人生規劃。
三、胸懷“三心”:愛心、耐心、細心。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是一種博愛,是一種尊重與寬容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教書育人的功能。教師對學生的耐心體現在教師要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不急不躁,學會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學會耐心等待學生的進步。教師的細心則要求教師不能只關注自己的學科教學,還應該關注每個教書育人的細節、關注每個學生成長的足跡、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的“德”是賦予教師靈魂的基石,師德的培養和提高,對教師至關重要。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我們才能依靠自己良好的師德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師德心得體會04-26
學習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02-16
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05-12
學習師德教育心得體會11-22
學習《師德師風》心得體會07-15
師德師風學習的心得體會08-05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05-09
學習師德師風心得體會05-23
學習師德規范心得體會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