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1
真正成為一名XX局工作人員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當初面試時站在單位門口心情忐忑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就是這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卻足以讓我認識到這份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需要適應從軍轉干部這一“旁觀者”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實踐者”的角色轉變。回顧近一個月來的工作學習情況,頗有感受和收獲。在這過程當中,有參加局組織的座談會,有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有日常檢查專項檢查等等,如此漸漸的感受到了肩上的擔子確實不那么好挑。
工作在維護首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肩負著巨大的責任,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人民群眾的安危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抓好工作,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安全發展、和諧穩定做好保障。同時,為保證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就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守不等、積極作為。
為了更好的縮短我們新入職干部的適應時間,盡快投入到工作中,領導的講話,著實讓我松了一口氣,加了一股勁;少了一份顧慮,多了一份期待。讓我看到了局黨組在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上的良苦用心,把干部的選拔任用放在制度的軌道上,堅持公平公正,為我們的成長發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不但沒有因我們軍轉干部的身份而有所偏頗,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發揮在那自己的平臺。
組織為我們提供了平臺,提供了保障,要想更好的成長發展,我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強化實干意識。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既充滿了發展機遇,也面臨著風險挑戰。困難面前,悲觀壓頭、束手無策沒有出路,毫不畏懼、奮起實干才有未來。無限風光在險峰。一切問題,只有在實干當中才能解決;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干當中才能抓住。必須把心思用在實干上,把勁頭放在實干上,在實干中建樹信心,在實干中推動發展。
就像領導所說的“一年干好幾件事,幾年干好一件事”。實干是我們成長的途徑。人才的成長不是跑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心系百姓,為民干事,人民就會選擇你;與時俱進,創新干事,時代就會選擇你;敢于擔當,扎實干事,歷史就會選擇你。實干是事業發展的要求。事業是干成的,不是吹成的;局面是“打”開的,不是“喊”開的。大干大發展,小干難發展,不干不發展。我們要倍加珍惜局黨組給我們提供的干事創業的工作舞臺,弘揚實干精神,崇尚實干作風。
以肯干來提升實干的境界。面對困難與挑戰,需要精神的力量和堅定的意志,必須有不甘落后的拼勁,破除“干得好不等于領導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機會少,干得差不等于組織評價差”的功利思想。對議定的工作、確定的目標,我們應當一以貫之,一鼓作氣,一抓到底。必須有埋頭苦干的實勁。以實為先,以干為貴。少說多干,只干不說,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
以敢干來展示實干的氣魄。干事就會遇到矛盾,干事需要承擔責任。我們應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正視困難、敢于接受挑戰。說干就干,腳踏實地;該干則干,雷厲風行。各個企業和任務的情況不同、條件各異,我們不能受限于慣性思維,不能停留于常規套路,不能依賴于傳統方法,應當善于從不同側面來化解矛盾,善于從不同的層面來爭取支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來搞好幫扶。
以會干來增強實干的本領。實干決不是瞎干,要摸實情。只有情況摸得更透,才會抓得更緊,干得更實。必須深入到企業去,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問題找出來;把政策送下去,把安全抓上來。實干決不是亂干,要出實招。在實干中深化對形勢的判斷,深化對問題的思考,真正做到科學施策、科學應對、科學實干。實干決不是蠻干,要求實效。把科學態度與實干精神結合起來,把尊重規律與積極作為結合起來,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干部,一個月的工作讓我對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更讓我明白了自身的能力素質還遠遠達不到工作的要求。但是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學習、細心思考,盡快適應崗位需求,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2
郭恩樂教授說:“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于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閱讀、預習,搜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著,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后。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優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干凈,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干凈。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后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么,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愿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3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人生命。
“教育,是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當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并未感同身受,相反,還頗有不以為然之心。誠然,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發生了改變,肩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教師常常也不能幸免。面對教育的尷尬與無奈,我不知道何去何從,而更多的是隨波逐流。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于活出尊嚴。”人一輩子在世界上快樂與否,與教育有很大關系。我作為一位教師,更應該是一位母親,千千萬萬受教育者如同我的孩子一樣,一生的幸福指數都掌控于教育者手里。因此我為我曾經的墮落而感到羞恥,為我曾曾經的迷惘感到羞愧。當我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待教育時,難道世界上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教育嗎?
一個熱愛生活,善于思考的人,能夠從日常小事中,升華提煉出人生哲理,這飽含人生體驗的哲理與教育息息相關。如“籠中鳥”事例中:一只長期被關在籠中的小鳥,當主人一天打開鳥籠欲還其自由時,而鳥兒早已習慣于籠中的生活,不肯飛向藍天。此事例更是道出了我們目前的教育心態,人的惰性與思維更是決定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習慣于固步自封,舉足不前。
當生本教育如春風般吹過我們的心坎時,我們才發現帶給孩子是多么大的傷害。當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夠發現生本教育是幸福的源泉。對于教育者來說,只有當人生與生本教育聯系在一起,只有對人生體會的更深刻,生本教育才會進行的更徹底,才有更強的動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傳統中的“完美”教學環節在某種意義上講更是一種作秀,是我們在做給自己看,做給觀摩的教師看,而并非有的放矢的針對受教育者本身。當我們以學習者的姿態去感受生本課堂時,才發現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與需求,學生不會去思考課堂環節是否自然流暢,受教育者更在乎的是學有所得。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合理的課堂?適合學生的課堂,充滿個性張揚的課堂才是合理的、高效的課堂。當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樂園,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孩子才可能學海無涯樂作舟,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生本教育需要漫長的等待,投身生本教學的教師一定要耐得住時間的煎熬。而當前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帶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敢舍名,也不敢拋利。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占據課堂太多的時間,教學損傷學生自尊,過重課業負擔占據課外生活。如此種種的現象于教師固然一種煎熬,對于學生則無疑是一種摧殘。長期以往,影響了師生間的和諧互動,犧牲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其實教師原來可以不做纖夫,可以做牧者。我們在分享生本教育的成功經驗時,發現原來教學可以如此簡單,如此美好。在生本教育中,任何等待都物有所值。在這種理念下,做生本教師真好,生本教學是如此的美好,我仿佛看到教育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我要擺脫世俗的觀念,善于等待,因為等待生本才更美麗。我要當好生本教育的操作手,在生本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
以上是我在生本教育學習過程中的一點反思與感悟,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生本教育的優秀操作手,但是沿著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4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現在的一年級我就有著非常明顯的感覺,上課的時候,我一個人在上學講。總是有的學生不聽,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也是還難調動學生的興趣。有時讓學生自己來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實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使她變得著急起來,一旦學習出了差錯,就大聲的斥責讓孩子心驚膽顫!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
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于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復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復、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現在我就體會到了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那種喜悅是在教師的教的情況下無法比擬的。他們能有那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強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他們樂于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我們也從中看到,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覺得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國產化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優秀】相關文章: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04-25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09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08-12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4-14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范文04-16
關于學習生本教育心得07-05
學習生本教育個人心得體會08-16
學習生本教育的心得體會15篇04-30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