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研討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研討心得體會1
10月28日,青龍小學開展了小學高效課堂課即(兩輔一主六步)教學改觀摩課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彭吉芳老師、杜朝娥師等四個老師的課之后,收獲頗多,尤其是她們對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當我聽著這三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彭吉芳老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身臨其境的情懷。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有聲有色地學習,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彭吉芳老師所執教的《麋鹿》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四位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從而也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極大空間,學生的討論有理有據、精彩紛呈;此外,胡純才老師還善于開發課程資源,有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蔽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一日聽課所得又豈止以上幾點,但我想,光是這幾點,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
研討心得體會2
習作最能反映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長期以來,習作卻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教師愁教,學生愁寫。
我們的教材編排順序是學習四篇課文后寫一篇習作,雖然規定寫的這篇習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課文的語言特點、表達方式,教師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構思、遣詞造句等寫作方法的滲透,但學生寫起來還是“皺起眉頭”,百思不得其法。勉強寫出來的習作有記流水賬的,有東拼西湊的,有完全抄襲作文書的?傊畠热菘斩矗翢o感情,甚至選取事例根本與主題不符,“驢唇不對馬嘴”。我們曾有過疑惑,想去尋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東省小學習作教學觀摩研討會為困頓于此,躊躇于此的我們開啟了一扇天窗,臨朐縣的習作教學改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的關鍵期,在作文教學中無論什么問題的習作,都來源于學生親身生活的體驗與實踐,沒有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接軌,學生就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他們每所學校都深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然后根據制定各個年級的具體習作目標,構建年級序列主題。學生的天性是玩,于是他們就順應孩子的天性,在游戲和活動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師把生活搬進課堂,和學生和面粉,包餃子;做游戲,掰手腕……凡是教師們能想到的.游戲、活動,一個不落的搬進課堂。在師生花樣繁多的玩樂中,學生愛上了寫作。是啊,在自己喜歡的活動過后,誰不想一吐為快?學生在玩后寫出了精彩紛呈的作文,教師在玩后把這珍貴的課程資源進行歸整,并把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品德課、體育課的部分活動整合進語文課,構建獨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課程體系。根據生活化習作先玩后寫、玩中點撥、賞評提高、自由展示的過程與原則,他們開發了三種主要課型:習作指導課、習作賞評課、習作展示課。
在優秀課例展示環節中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魅力。張玉霞老師的“本真習作”教學——《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以繪本為載體,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指導學生讀故事,抓住細節邊讀邊思,理解故事中貓的形象,以文學的個性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習作能力。引導學生捕捉并梳理讀寫結合點,大膽想象,學會具體而有條理的表達,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孫傳紅老師的“主題習作”教學——《創意時裝秀》是以一次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激發興趣、激發學生自信、暢快、真切的表達,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表達能力;李洪芹老師的“讀思議說”四步教學課堂展示——《一件難忘的事》是一節習作指導課。教師課前讓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回憶生活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搜集有關名言警句、古詩詞、好詞佳句。課上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習作要求中的重要信息,讓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想想什么樣的事才算難忘,;接著指導寫作方法,交流
回憶難忘的事情、課前搜集的資料以及選材立意、布局謀篇(你想用什么事表達什么情感?開頭、重點部分、結尾分別想怎么寫?);然后口述習作,在交流的基礎上開始寫作;最后賞讀、賞評。這樣的習作課學生能不喜歡嗎?素材來自生活,“我手寫我心”,情感在交流中自然迸發,啟迪在文筆中流淌而出,這樣的教育,學生還會情感缺失嗎?
雖說“創新”的火花最璀璨耀眼,但是創新也需有深厚的根基做基礎,也需要厚積而薄發。正如與會的一位專家所說,人生是從“模仿”開始的,我決定以此次學習為契機,在模仿中探索、實踐,繼而創新出自己的“教學之法”。小學習作教學經驗交流材料三年級快樂習作教學策略談情感——習作教學的靈魂
研討心得體會3
高效的目的是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套用先進學校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聯系我們本校實際情況,就會成為東施效顰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覺得更應該汲取別人高效課堂的精髓,讓我們老師進行自己的摸索,只要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課堂模式不要太苛刻要求,更注重課后的收獲評價,用一個更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評價模式來確認到底這堂課是否高效。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學生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教。教師在課堂中抓住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匯報探究結果。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提倡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上這些觀點體現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著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重視弱勢群體
以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關愛有加,而對學習有困難、思想品質不那么端正的學生只有批評與責怪。因此上課只提問好生,給好生很多機會,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覺得壓抑,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其實這樣的學生,他并不是天生遲鈍,只不過是這方面的潛能沒得到很好的開發,只要教師給他機會,鼓勵他,他會勇于發言的。避免成為置身于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
四、重視課后反思
有人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
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持之以恒地貫穿于課堂內外。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輝煌的戰果,還需繼續探索,開拓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形成是有實驗特色的高效課堂模式。
研討心得體會4
很幸運,我能到合肥去培訓,在這短短的兩天培訓中,我觀看滬、浙、蘇、粵幼教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的教學觀摩活動,給了我強烈的震撼和深深地思考。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留給我的是有感而觸的反思,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改進和提升,真是受益匪淺。那么如何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呢”?從這次的觀摩課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師要用心設計教學活動。
老師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兒童的本位出發,從幼兒最熟悉、最喜歡的生活入手,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創設有趣的情境,運用多變的手段讓孩子輕松自然的學到知識。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應彩云老師選的有趣的課題《每個人都噗》,它是以大班的綜合活動,通過繪本閱讀,在閱讀中了解一些生活常識。通過游戲讓幼兒講述,在講述過程中已碟片作為獎勵。讓幼兒學會傾聽別人的講述來豐富自己的講述內容。無論從課題選擇還是游戲的設計,都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輕松中快樂的學習。
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相互交流的工具。語言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幼兒教師語言一定要親切。在培訓中,我的體會就是不同的主題活動要以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在陳宴老師閱讀活動《親愛的小魚》課上,她的語言非常的親切、優美,情感非常的投入。在教學中她通過優美的身體動作、抑揚頓挫聲音和情感的投入,讓幼兒在小貓和小魚難舍難分的情感體驗中,從而體驗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快樂。聽她的課簡直是
一種享受,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在袁晶晶老師的課上,我體會到科學的嚴謹,語言的精煉。也讓我明白了知識不是給予的,而是自己探究發現的。在她的科學課《盒子里有什么》,讓孩子通過不同的觀察、猜想、判斷等來說說盒子里到底有什么,讓孩子不斷地探索發現,同時她不斷的.用語言鼓勵孩子去思考,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比如她是這樣夸獎孩子的:“你的想法與眾不同,我喜歡!薄澳愕乃季S很活躍。” “你的觀察力是那么的細致”等等。
三、教師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景體驗。
反思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更多的是注重結果,迎合家長的需求,而忽視了對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在這次的教學觀摩中,老師們注重的是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一次次的體驗中感知活動的主題。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應彩云老師的大班閱讀活動《犟龜》,在閱讀、游戲的情境中體會犟龜強強為了參加獅王的婚禮,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強強都繼續前行,在講述中讓幼兒體會強強的堅持精神。在游戲《珠穆朗瑪蜂》中,讓幼兒一次次的搭山峰,游戲逐漸增加難度,讓幼兒在一次次的情景體驗中體會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要學會克服。
四、要做終身學習型的教師。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多看看專業方面的知識,了解一些新的教學動態和教學方法。并還要多了解一些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在面對競爭和壓力時,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
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經過這次培訓,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使我充滿活力,重新審視幼兒教育,帶著對幼教事業的執著追求,不斷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我要站在呵護生命,關注祖國未來的高度把今后的工作做好,讓我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健康、幸福、快樂的成長。
研討心得體會5
XX年11月20日,參加了xx市小學科學學科《地球與宇宙》單元教學觀摩研討會,此次活動,由市學院學科教研員王xx老師主持,以單元的形勢安排了5節課,上課教師分別是經濟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王xx,內容是《看星座》、xx區實驗小學的教師段珂,內容是《地球的形狀》,xx市興開街小學的黃xx,內容是《地球的內部》,xx縣老四平中心學校的王xx,內容是《火山和地震》,xx市第一小學朱xx,內容是《晝夜交替》
參加這次活動的都是小學科學學科一線教師,目的是本單元是學科教師在教學和展示課中均不敢碰觸的內容,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上好這個單元的內容,抓不住重點,知識的深淺度也掌握不好,教學中的實驗設計也存在很多的疑問,因此,市學科教研員王老師搞了這次教研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受益匪淺的不只是學科教師,說真的我們這些學科教研員都從這次活動中了解很多,不但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科學發展史的內容,注重這種精神和過程,讓學生知道科學家探究的.歷史軌跡。也清晰了本單元中的一些實驗的目的,在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真是受益頗豐。課后,王老師組織與會人員進行研討,大家都紛紛發言,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研討氣氛很好,也實實在在的研討出了很多教學中的問題,并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最后,王老師就這幾節課,分別做了點評,共性的優點,5名教師呈現的展示課都很成熟,都很不錯,身后的準備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包括視頻的查找等,都能呈現自己的想法,都能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能力求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三維目標把握的很好,達成的也很好,教學媒體運用都很恰當。給出的建議:第一節,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只圈出重要星座還不夠,都是那幾顆要讓學生說出名字。第二節,要讓孩子了解人類探索地球漫長的經歷,讓孩子體會不易,感知人們追求真理、探索未來的精神為主題。第三節,要培養孩子的批評、質疑的精神,讓孩子知道科學是發展的,結論是暫時的。第四節,實驗的設計在精準一些。第五節,疑問,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逆時針運轉是否有問題。有待研究。同時提出的很多的希望和要求,科學教學的重點不是知識,是培養科學素養的啟蒙課程。
【研討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研討心得體會06-16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04-22
班級管理研討心得體會06-05
最新課題研討心得體會03-31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03-07
數學交流研討及心得體會03-01
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01-18
研討課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06-01
教學觀摩研討培訓心得體會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