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
全科醫師的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訓全科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是醫學臨床專家形成過程的關鍵所在。我科在陳啟松院長的領導下,結合院內的實際情況,對院內全科醫師進行了比較規范的一系列培訓。
1、高尚醫德及責任意識的培養:
醫德觀念模糊影響醫生的進步及行業發展,即損害了衛生行業的形象,還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問題。而醫生的技術水平與其責任心呈正比,沒有責任心的`醫生不可能用心觀察病人、處理病人,故其技術水平也不會很高,甚至引發醫療糾紛。我院在全科醫師培訓中強化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的培養,督促帶教老師以身作則樹榜樣,潛移默化感染規范化培訓醫師,同時帶教老師需結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討論,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養規范化培訓醫師抵制非道德行為的堅決性和長期性。
2、強化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融洽的醫患關系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而溝通障礙是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和醫務人員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潛在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在培訓過程中提倡“多作換位思考,真誠關心患者”。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動作可以換來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時與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時幫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規范化培訓醫師要從細微之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這對提高醫患溝通能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3、參與臨床研究,開拓科研思維:
我科在全科醫師全面素質訓練中還增加了臨床科研能力培訓和專業外語閱讀項目,要求培訓人員在接受培訓期間參加科里科研工作,從中培養研究思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目的是讓其了解本學科的發展以及新知識、新技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4、基礎理論培訓以集中授課為主:
每月定期召開全科醫師例會,并請醫院外出進修回來的醫、技師授課一次。臨床實踐培訓,全科醫師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醫師、副高或以上職稱的指導教師負責,實行指導教師與上級醫師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培訓方式。
5、加強評估和考核:
建立、實施質量評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訓質量及組織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評估、檢查,認真組織出科考核。評估、考核的目的是對臨床醫師參加培訓的情況進行檢驗,同時也能發現培訓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存在的問題:全科醫師輪轉不能達到要求、指導老師的質量和數量不能滿足培訓要求。臨床技能考核中普遍認為盡量利用真實病人或標準化病人、模擬病人或虛擬病人,盡量客觀設計考核方案、內容,流程和時間,并應增加了人文、倫理、法律等方面的內容。
全科醫師培訓正在從無到有走向逐漸規范的過程之中,帶教老師對全科醫師培養工作要高度重視,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要用十二分的熱情,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而努力!
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2
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我很榮幸成為社區護理隊伍中的一員。懷著對社會的好奇心,對工作的熱情,開始了人生的新征程一名新上崗的員工來說,上崗之前有情況需要去熟悉、去完成,所幸醫院給了我一次寶貴的機會。6月17日到7月2日,我參加了護理部組織的為期15天的社區護理崗前培訓。培訓雖很短,從中學到的知識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同時也令我豁然開朗。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了解和掌握了社區護理工作發展方向和目標,要做好社區護理,必須有專門的護理人才!一些些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明白了社區護士的使命和職責,更加堅定了自己當初的職業選擇,真是受益匪淺…… 雖然這幾天接觸到的只是理論知識,但今后,我會結合這幾天所學的知識,努力擴展自身的知識面,不斷深度鉆研,改正不足,爭取在各個方面做得更好,做一名合格的社區護理人員。面對飛速發展的特殊的醫療事業對護士提出的業務要求,面對當今社會對護理事業不斷提高的服務需求,我曾經有過這樣感概:當護士難,當好護士更難,當一個社區好護士難上加難,學習期間老師們的敬業精神讓我深受教育,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成績告訴我們付出就有回報的道理,我深切體會到愛病人勝過愛自己是社區護士必備的.品質。
社區護理是以社區為中心,面向家庭、個人提供連續、方便、經濟的護理服務,并與社區服務中的醫療、康復、預防等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共同完成對社區成員的衛生保健任務[1].社區護士除了完成社區內的醫療護理外,還要完成一些繁重的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等服務,要出色的完成社區護理工作,社區護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良好素質。
1 良好的職業道德
是完成社區護理工作的有力保障由于社區護理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單獨的護理活動,這就要求護士要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因社區護理的工作對象是轄區所有居民,大多數中青年居民白天上班,晚上在家,為了將社區護理服務覆蓋所有居民,很多工作需要在晚上完成,這就需要社區護士要有高度的工作熱情、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要熱愛社區護理,忠于社區護理,樹立職業自豪感。
2 過硬的專業知識
是完成社區護理工作的前提社區護士服務的對象不僅有患者,還有健康人,服務內容不僅是疾病的護理,還有社區保健等工作,這就要求護士是“全科醫生”[2],護士除了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既能從事臨床護理,又能開展健康教育,同時還要具備相關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行為醫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人文科學等多方面的科學知識[3],做到醫學知識要懂,護理知識要精,相關知識要知曉。在專業技能方面,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技術熟練、精湛,讓護理對象有安全感。 3 良好的心理素質
是完成社區護理工作的基礎社區護理服務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和家庭,尤其是服務于一些特殊家庭和個體,沒有一定的心理素養很難將工作進行到底。作為一名社區護士要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始終保持情緒穩定,不急不躁,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左右情緒,不因個人的喜怒波動情緒,應善于控制自己,能通過自己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內心情感,增進與居民間的情感交流,取得居民的主動配合和支持。
社區護理工作還在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中,對于社區護士應具有的素質還有待于大家共同研討,以促進社區護理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3
有幸參加了xx市舉辦的全科醫師骨干培訓。此次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全科醫師的全科醫療思維和社區服務理念、管理經營技巧和應變能力,通過對學員進行系統的現代全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提高了全科醫師的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溝通技巧,塑造和諧、向上的全科團隊精神和工作氛圍。
培訓內容從全科醫學概論、全科意思實踐等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提出的觀點清新雋永、思維的觸角縱橫騰躍,以淺顯而富有說服力的舉例和互動教學。讓學員真正參與并積極思考,使這次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淺。
一、明確了全科醫師的位置和任務
全科醫師、全科醫學、社區中心在以前,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以為全科醫師只是在基層看看小病,開開藥品的低水平醫師。但通過了近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我對全科醫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全科醫學和臨床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一樣,都是臨床二級學科;社區服務中心同樣也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衛生服務機構。
社區的服務對象不僅是病人,而且還有沒病的健康人群。全科醫師不單要會高超的醫術,還要懂得與患者溝通,進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臨床專科醫師一樣以被動和以疾病為導向的診療模式開展工作,而是要主動對社區居民開展衛生服務、進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樹立以預防為導向的診療理念。
通過這半個月的培訓來,我對全科醫師的理解從當初認為的':只要會看“發燒、感冒”就可以的赤腳醫生,提高到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人性化、持續性與綜合性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的經過專業醫學訓練的高素質醫師。
二、提高了醫患溝通的能力的認識
現實社會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急劇下降,醫鬧也越演越烈,醫生越來越難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醫生與患者在溝通方面出了問題。xx年恩格爾(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人不僅是一個生物體,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綜合體。
因此,以“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逐漸被“以病人為中心在培訓中,通過授課老師不斷給我們灌輸“以病人為中心,健康為導向,加強溝通”的社區服務觀念。使我在潛移默化中對醫患溝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壓力與問題,軀體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問題的一部分。
目前大醫院的門診醫師的每日診療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試問大醫院的門診醫師怎么可能花大量時間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而全科醫師則不同,全科醫師管理的病人數及范圍相對專科醫師少且固定,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與患者進行交流,同時方便對病人的預后進行跟蹤隨訪,甚至可以讓患者主動參與自己診療方案的制定或調整,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主”的服務理念。這些都可以大大改進醫生與患者的溝通。
三、增強了對全科醫學的未來的信心
只有通過政府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為社區群眾提供方便的就醫場所,才可能解決社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5-03
醫生培訓的心得體會10-11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1-06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4-07
鄉村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7-29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1-22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25
崗前培訓心得體會醫生09-19
關于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9-13
醫生技能培訓心得體會09-13